新聞提供的內容根本不足以判斷問題
還是你看了新聞照片你就懂他機器是怎麼運作的?
所謂食品級機械潤滑油
就是供食品工廠潤滑機器用的
不管鍊條齒輪等等一定需要潤滑油保養
可是食品工廠不像修車廠
隨隨便便拿了黃油或WD40就可以隨便用
但是法令也沒有規範你必須要用什麼油
所以有人就隨便用
講究的就會挑食品級的來用
僅僅以新聞提到的內容
潤滑油會從刷子處流出來
這個要回到工業設計來看
沒有設計者會這麼白癡設計讓潤滑油會隨便流出來的機器
是不是真的不能克服?
不能克服就必然是以添加劑來看
那"非登不可"有沒有符合規格
另外
不可能有所謂30公噸多少錢了啦
別的不要說
包子工廠而已
倉儲上就已經不符成本概念了
-------------------------------------------
下班回家仔細看過新聞報導後的補充
看過東森的新聞有比較明確
看來是機器應該注油到毛刷
毛刷要刷過麵團以使麵團不沾黏
這個油不應該是潤滑油才對
這裡疑點變更多了
1.
注油到毛刷讓毛刷含油去刷麵團
這個油應該是食用油
一般的低成本油會使用棕櫚油
2.
成本效益
食用級潤滑油的價格並不便宜
我們家品管有去詢過價
但是因為機器結構無汙染的可能性所以沒有採用
網路上隨便搜尋的棕櫚油價格
所以不要再繼續謠傳30公噸的價格只要20幾塊算是便宜了
問題真的仍待進一步釐清
但是其實我們都很了解台灣的媒體
再次看到這則新聞的後續報導
可能要等到檢方起訴或不起訴了
我沒有胸部 wrote:
都不會在他家建造30公噸的油槽來儲油
所以不要再繼續謠傳30公噸的價格只要20幾塊算是便宜了...(恕刪)
有人跟你說他家有30公噸的油槽嗎?
你有能力買30噸的話, 我明天派車送過去, 一公斤24.5元, 算你大盤價就好
不過第一次交易請先匯款後才派車出貨, 而且從麥寮運過去北部一定要下午才能到, 上午到不了
PW350是白蠟油裡面最便宜的一款黏度, 是最粗俗最低階的油品
用量最大的是拿來做車用機油的基底油, 排名第二的是合成橡膠拿來當塑化劑用的
這些都是使用量很大的工業, 在叫油都是以30公噸油罐車運送, 每公斤單價20幾塊錢
使用量比較少的公司, 會叫油桶裝的, 一桶200公升, 最少一次都要叫十桶中盤商才願意送貨, 不然就要加計運費, 一公斤就會拉高到三十幾塊錢了
用量真的太少的, 這種一桶兩桶的, 中盤商是不販售的, 只能由油行向中盤商買十桶來囤積, 然後再販賣一桶給這些小額客戶
因為量太少, 而且對行情也比較不清楚, 價錢就是隨便油行敲詐了, 有些油行還會賣到一公斤一百多塊錢, 是因為客戶的購買量太少, 還要專程送貨
如果有買到一公斤超過一百的, 只是他被油行敲盤子而已, 原來二十幾塊錢的東西過幾手就抬價到一百多
賣給半套店的搞不好超過兩百也在賣
不能說他買到很貴, 就是買到好東西, 純粹是量太少被敲竹槓而已
所謂白蠟油, 就是還沒有調整配方加一些添加劑的機油
機油是可以吃的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