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科學新突破 男同志將能有親生子女誕生


thron wrote:
醫生接觸的是病人或檢...(恕刪)

區區在下只是一枚科學"愛好者",不是研究員/專業人士.
科學的領域很廣闊,我也喜歡了解機器人的發展動態,
僅僅只是發展動態,機動原理我也不懂啊.
所以才說你若跟蔡醫師是同業,跟他討論才有意義吧.
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人工受孕及試管嬰兒)不在健保給付範圍,目前僅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有實報實銷的補助。

那醫師可能醫術很好,又常上節目,
分享很多最新訊息也很好,
可那只是他不孕症生意的行銷管道,
不然他那能收到數以十萬計的自費醫療項目?(現在醫師能做到這種高額自費項目都超開心的。)
鐵鎚人 wrote:
這位搞臨床的的確沒甚...(恕刪)


你還真的說對了,那個世界名醫錄,還是什麼世界名人錄的,騙人的成份居多。XD 完全缺乏公信力。
_.......................

馬奎斯世界名人錄,是馬奎斯名人錄(Marquis Who's Who)出版公司出版的多種名人錄刊物之一。包括美國名人錄 (Who's Who in America),美國婦女名人錄 (Who's Who of American Women),等。

其他嚴謹名人錄都避免用Who's Who 這標題。福布斯雜誌1999年以「差勁大全」[1]為題,批評該「名人錄」的遴選過程毫不嚴謹,多有自我推薦、缺乏出眾事跡而入選的情況。另外俄勒岡州司法部發表警告說這些名人錄都是基於賣書引各界人士沽名釣譽,缺乏嚴謹挑選。參看俄勒岡州大學討論 [2]

鐵鎚人 wrote:
區區在下只是一枚科...(恕刪)


你不覺得你很好笑嗎?

開主題的是你, 抓了個可能高度成份是公關新聞報導(真偽尚有待確認)轉貼隨即加上結論要大家不要抱殘守缺, 法令非改不可等等

自己又提不出合宜論述--這些(偽)技術突破帶來的倫理道德與法令間的反思與爭議是啥? 為什麼?

沒有中間的探討便直接導出結論

然後一直追貼出處為何, 要咱們自己去跟那位行銷自己的醫師等對話

大家為何要讓你牽著鼻子走呢?

更何況你的貼文已有其他鄉眾進一步分析根本就有問題, 可能是譯者另外加入自己想像或被加油添醋再以訛傳訛


認真點好嗎?





小客5509 wrote:
你不覺得你很好笑嗎?...(恕刪)


為了滿足同性戀生小孩的需求是不是可以違反人權,對於同運人士來說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也都聲明認定複製人是「不道德的」。世界人類基因組及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Genome and Human Rights)第十一條指出:「複製人類等違反人性尊嚴的活動是不准許的」,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所有會員國均同意遵守,1998年聯合國所有會員國亦都簽署同意遵守。歐洲生物醫學及人權大會之委員會則宣告:「對人類進行複製為非法之行為」。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委員會之生命倫理委員會中的複製組,則於1999年11月建議立法禁止複製人。包括紐西蘭、以色列在內,一些國家已明令禁止複製人。
說這麼多...是否還是與大自然背道而馳???

人類老想扮演上帝的角色遲早會出事!
樓主方向轉來轉去的

這樣說好了,如果不懂生化專業,怎麼從新聞判斷研究是在研究什麼?能夠有什麼應用?

不要說台灣,全世界都有一些醫療健康的「長輩文」,騙取文章轉貼和閱讀數量,來達到可以假分享、真騙廣告費

如果缺乏專業知識及判斷能力,那樓主跟那些被操弄的長輩又有何兩樣?

樓主如果真的是有小孩的父親的話,那更應該會知道「自然產」對幼兒有什麼好處,而自然產和自然孕期中的母體,都是男男5000%不可能取代的,不論未來是否可以人工培植嬰兒,或是光使用stem cell 就可以做出健康胚胎

兩性的生殖是自然界生物演化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也是必要的

如果連這點都無法理解,請先回去找課本來讀書,不要在論壇上抬槓

小客5509 wrote:
大家為何要讓你牽著鼻子走呢?

請問您有被我牽著鼻子走嗎? 沒有嘛~


小客5509 wrote:
認真點好嗎?

還蠻認真的阿.
至少我找到了一個曾介紹此技術的"台灣"醫師,
(不是英國以色列或日本喔)
讓有興趣追蹤的人有個可實際接觸的對象.
沒興趣的人大可略過,有這麼難理解嗎.



fatlee3 wrote:
不要在論壇上抬槓

教誨得是,在下立即去角落畫圈圈.
諸位再見囉~
鐵鎚人 wrote:
我是異性戀者,不...(恕刪)

對這句話
"異性戀只是比較幸運,生為當今社會主流. "非常不以為然,除了細菌及少部分可無性生殖的生命體外,異性生殖本來就是目前"自然"法則,無所謂幸運不幸運,如果同性戀比較幸運,成為社會主流,我想不會有今天你我,以及爆表的人口數字。
要玩就玩大一點的
剛剛的新聞

以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
這個可能比您引的文章應用在人類社會的速度還要快一些

所以我們要真的面臨文中講的
人們最終得接受人類最快2050年可能和機器人完婚的想法。
如果時間如他預期的,而我又長壽的話還真的可能會碰上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