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K104 wrote:李克強看的是 運輸...(恕刪) 那是媒体夸大了李克强指数比如说,李克强强力推动服务业发展,但是服务业耗电不多,对于运输的拉动也微乎其微,难道你能从耗电量和铁路运输的数据能分析出服务业的发展脉络吗?李克强指数侧重于制造业,而且还是制造业当中高耗能高耗资源的钢铁类煤炭冶金类等今天被称为产能严重过剩僵尸企业扎堆的领域。所以,如果以李克强指数对比四万亿时期的数据,中国经济简直病入膏肓快完蛋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你说这是精华的两个市。好吧,台湾既然是省,那么不知道台湾是否有信心在未来的五年内能在经济指标上继续赢下江苏省(八千万人口,人均1万5千美元,去年实际增速8.5%)。台湾要是对自己的定位是陕西省的水平(这是中国平均收入水平),那么你们可以继续比很久。
DCuni wrote:你说这是精华的两个市。好吧,台湾既然是省,那么不知道台湾是否有信心在未来的五年内能在经济指标上继续赢下江苏省(八千万人口,人均1万5千美元,去年实际增速8.5%)。台湾要是对自己的定位是陕西省的水平(这是中国平均收入水平),那么你们可以继续比很久。 我不知道雷軍所說,台灣人的『太悠閒』,是不是夢想中的生活與日子?或許我不太知道「烏達木」生活的苦(或說不便利)或者「烏達木」在草原上奔馳的日子我們外人看來是真正的《悠閒》而對他來說,那是一天一天過的〔日子〕
hunterwaye wrote:把时间回调到汪辜会谈的1992年,那时候一个小小的台湾的GDP就达到了整个大陆的一半,而台湾的人均GDP是大陆的20多倍...(恕刪) 並沒有一半,最高的時候是1994年左右(具體哪一年記不得了,90年代上半段,那幾年在很短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4-5降到1:8.6左右),記得那年台灣GDP是大陸的29%,而且整個1990年代上半段,台灣每年按美金算的軍費高於大陸。但29%是國際匯率值,不是購買力平價。
frankxu wrote:2015 GDP2016...(恕刪) 這題很像考智力邏輯台灣 GDP = 深圳 + 蘇州。台灣 人口 = 深圳 + 蘇州。台灣 and (深圳 + 蘇州) 要一起加油 ~~~還蠻簡單的 ~~~===============樓主可能還沒研究在此提醒一下1. 台灣 GDP 有一種爭議==> 境外收益匯回比率低2. 中國(各地) GDP 有另一種爭議==>中央承認地方造假
GDP,成長率之類的數字,快速成長後就會停滯,中國大陸未來也會面臨相同問題,以前窮現在稍微好點,就出來獻寶,才真叫自曝其短,建議想想戰後到現在相同時間,卻只有其他地區的部分數字,反省都來不及了,還好意思自誇,而且最好不要再用人口太多之類的藉口,人口太多也是這段時間自己搞出來的,另外台灣已經不比GDP了,前面樓不丹排名129,卻是全世界最幸福國家,台灣520後一定會更幸福的 !!或許中國大陸到人均GDP一定程度後如1萬後,最好不要再追2萬3萬的國家,這永遠追不完,而是緩步成長,先嘗試緩解目前高所得國家財富集中少數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與相關後遺症,中國大陸目前光是低收入資源匱乏的人口數量,還是以億為單位,超過很多國家的人口相加,既然叫社會主義國家,有錢可以爽翻天,但沒錢也要能讓人過日子,事前預防避免,還是勝於事後處理解決 !!
jinlin wrote:我只想說........(恕刪) 你真說錯了,無論從大陸還是台灣角度看,台灣都不是一個國家。大陸的就不說了,依台灣憲法,首先世上沒有名為台灣的國家,只有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大陸與台灣,就是說台灣並不等同中華民國,台灣不過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省。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跟中華民國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雙方憲法上規定的領土都包括大陸與台灣。無論從大陸抑或台灣角度看,現在都處於'未統一'狀態,這跟殖民地的概念扯不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