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網路霸凌?楊又穎自殺 靠北部落客挨轟

kegabu wrote:
chang.d121...(恕刪)

把對方搞臭,自己就變香了

台灣目前的氛圍就是這樣

dohan8850 wrote:
應該立專法管制網路言論
立法院醒醒
做點事好嗎...(恕刪)


立法院正是亂源之一......這個期待不太靠譜

球德洛 wrote:
連勝文和妻子被合成照為A片封面
ptt當時一片叫好,把低級當有趣
01網友多所譴責,站方嚴禁相關連結討論

01是管得比較嚴啦,除非是站方自己貼的
但是01上面網友貼的照片有些都是從A片劇照來的,
大家還不是拼命喊讚流口水兼pm來源片名。
就像阻街女郎開價800的是雞,
難道飯局妹透過淫媒開價8萬,因為比較高級就不是雞?
只是低級雞與高級雞的差別而已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M01 的文章當然可以逐字逐句 跟 PTT八卦板文章比

有什麼不敢比的?!

說M01自稱正義 那就來驗證一下啊

別在那邊各打五十大板

不能檢討PTT?

網路言論就是有差別 看看作夢文 爆卦文

看看一群學生因為自己常逛八卦板覺得自己很潮很跟上時事

推一句酸文 一句幹譑


少在那邊扣上你們PTT最愛 "鄉民正義"的大帽子


用這樣的方式不去面對PTT的黑暗面?
萊因哈特羅格蘭 wrote:

這種行為是在走回頭路

我個人並不贊成

我是鼓勵受到網路霸凌的人提告

以政府現在的網路管理能力

是可以將施暴者找出來




現在政府網路管理能力被綁起來,沒啥可管吧

連個NCC的iwin,之前都一堆BBS鄉民把它講成政府要控制言論自由在那罵了



zuoaihua wrote:
所謂的言論自由是該好好的檢討一下了
就算是自由也該有個限度而不是無限上綱

無限上綱那不叫自由,對岸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已經領教過這種民粹式的自由了
台灣現在的言論自由已經越來越像化大革命中紅衛兵的批鬥大會了


你這可是會刺到很多鄉民的點

今天就在BBS看到很多鄉民開始在批媒體報這新聞,

很像是怕這股反網路霸凌或是反網路言論太超過的風氣被吹起來

一堆人就少了很大的娛樂,然後有些人大概就沒飯吃了吧?






順便提一下,除了作夢爆卦、懶X包,還有網路充斥一堆假KUSO真貶人的也是一個問題。
另外媒體也是促成這種風氣的幫兇
要不是媒體愛上網到處取才,尤其言詞尖峰的很容易就上新聞,也不會養大這種風氣!

還有就是不知道是教育有問題,還是網路教育出來的關係,
言論自由的認知似乎有很大問題
言論自由雖然有自由兩字,但不是無限上綱,最起碼使用時要尊重他人,
但網路上看不少人(不乏高知識分子)似乎心中的言論自由是無限大完全不能管,
一被管理時就猛喊言論自由,弄到言論自由無限上綱。






球德洛 wrote:
珍惜生命,不過講到網路霸凌的第一把交椅不正是PTT嗎?
恕刪)
正是
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許多媒體與網友都陷入一種斷章取義的局限中,過度輕易地將一個人的死全部導向網路霸凌,
媒體餵給閱聽人什麼就囫圇地接受什麼,卻不去思考片面且單一因素導致人自殺的可能性有多少。
想想看,mobile01一堆回覆的文章也充滿為酸而酸、因人廢言的言論,從時事版塊就可以看到,
許多柯文哲的討論串,都帶有人身攻擊、羞辱或反諷等回覆。
網路霸凌並不會因為實名制與否就減少,但總是會因為社會的容忍與敏感程度而逐漸減少。
利用這次機會,讓公眾有深刻反思的機會,相互提醒及改善彼此在網路上的遣詞用語,
才能讓此次事件的意義與價值顯現出來。

球德洛 wrote:
網路霸凌?楊又穎自...(恕刪)


怎麼沒人提到K島
同樣是在酸人
PTT跟01的差別

PTT會用作夢開頭,然後就編故事
然後底下的鄉民就會開始一股腦針對"不存在的虛構故事"發瘋,彷彿是殺父仇人般的連串詛咒、痛罵
有人回文質疑的話,就開始被圍剿 下去領500、9.2、689、5毛、黨工、崩潰...
這還算客氣,很多都是髒話伺候

01會用新聞開頭(還會附上網址)
01鄉民會針對這新聞事件、某人說了什麼話、又撒了什麼謊...開始狂酸他(不能罵髒話,會被停權)
也就是說大家是針對"存在的事件"在酸,並不會因為討厭某某人而虛構一個故事來罵
有人回文反駁的話,大家不會叫你下去領500、5.8、609、5毛、黨工、崩潰...或是髒話伺候(會被停權)
雙方能引用資料、數據、論述...這才叫做理性討論

但是01扯到政治,很容易丟進資源回收筒
可惜了很多經典好文就此埋沒
我都會把他們備份起來,在一些FB專頁對應主題貼上
而PTT鄉民依然只會在那重複 下去領500、9.2、689、5毛、黨工、崩潰...這些毫無意義的字句
不然就是連結爆卦作夢文的網址代替回答
看了就好笑,貼這種用作夢開頭的八卦文,擺明就是唬爛又不敢負責任的孬孬,是想要說服誰?

yamhome007 wrote:

許多媒體與網友都陷入一種斷章取義的局限中,過度輕易地將一個人的死全部導向網路霸凌,
媒體餵給閱聽人什麼就囫圇地接受什麼,卻不去思考片面且單一因素導致人自殺的可能性有多少。
想想看,mobile01一堆回覆的文章也充滿為酸而酸、因人廢言的言論,從時事版塊就可以看到,
許多柯文哲的討論串,都帶有人身攻擊、羞辱或反諷等回覆。
網路霸凌並不會因為實名制與否就減少,但總是會因為社會的容忍與敏感程度而逐漸減少。
利用這次機會,讓公眾有深刻反思的機會,相互提醒及改善彼此在網路上的遣詞用語,
才能讓此次事件的意義與價值顯現出來。
...(恕刪)


只要沒有罰則,只要沒有殺雞儆猴,放心吧,很難改善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