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高鐵到底最後誰獲利?


yishen13 wrote:
恐怕算盤沒那麼容易,...(恕刪)


政府也不是吃素的,就算是台灣人也不是,
如果他要這麼搞,那就叫銀行雨天收傘吧,看他們能搞幾天...
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高鐵開標,劉泰英輸了放話「現在政府少付一千億,說不定以後要多付八千億元」(見聯合報九十一年四月三日第三版),真的是「一語成讖」

不是「出資」不是「投資」對於納稅百姓可能「都是一樣」,百姓納稅錢不論「名目」如何,時間如何,只要流入「替代」高鐵「BOT民間資金」內,就是「出資」

天天星期六 wrote:
政府也不是吃素的,就...(恕刪)


也是,不過破產後的債務清算也是問題,若有爭議走法律也會拖一段時日,那麼這段期間是停止營運嗎?
yishen13 wrote:
也是,不過破產後的債...(恕刪)




講真的,如果是以現在的政府的態度做事,我覺得還真的有可能會變成停止營運,
但真的要接管,一點都不困難吧,
破産後的接管人總不會又找原始股東的人來開藥單吧
另外,大衆運輸工具,應該不是經營者想不營運就不營運吧?我沒有google,但我不太相信法律沒規範這部份
demoniac wrote:
我知道折舊在耐用年限內如果攤提不完,最後還是要一次認列剩餘的折舊費用

前面的年度低估它,會造成前面的年度營收虛增,最後的年度大賠


會說 "高鐵賺錢是事實" 指的是「它們現在把折舊費用低估,讓結算時顯示淨利」,這是既成的事實

大股東們低估費用讓帳面是賺錢的,就能把現在碰得到的現金放進口袋拿來分

但他們卻把虧損與債務留給以後接手的政府

這些人繼續經營下去,該拿來沖銷折舊的錢被股東分走更多,最後不也是全民買單?



好比我我貸款5000萬開麵店, 結果每年只能還款銀行30萬
這不管我財報怎麼寫, 也沒人會說我"很賺錢"
還搶著來頂我的店面

高鐵就類似這樣, 只是金額放大10000倍

"賺錢"這本來就不是很嚴謹的財務語言
很多人因為某某名嘴說 財報有淨利就自high
還衍生出 "高鐵很賺錢→所以政府延長他的特許營業年限, 就是為了想讓他多賺幾年"這種邏輯
這也太低估台灣貪官奸商. 勾結這麼多年不會只有這麼膚淺的手段吧?

修飾財報(我個人覺得頗愚蠢)目的是不是要讓大股東趁現在多拿點錢
D大也可以去查查高鐵歷年股利和董監事酬勞
但大家也可以說沒分錢不代表沒用別的手法五鬼搬運把錢放到自己口袋

這樣下去是扯不完的...

重點是一個負債這麼多的企業, 叫政府一肩頂下來才是好政府
不頂, 叫企業多經營幾年想辦法自己解決就是貪官
也許不是這麼簡單的問題吧...

囉嗦一大堆,不能簡單講嗎?

就一家公司九成九以上資產全是貸款而來,為何銀行團肯聯貸?因為政府保證+政府四大基金挹注。

這樣的公司可以叫作金雞母?別搞笑了,好嗎?

如果我有一家公司得到同樣的資源,我不賺到死才怪,還能弄到賠錢?

普通一家公司能得到土地使用權就已經夠爽的了。

像日本私鐵,是私人企業擔起公共建設的義務,人家可不會總想著要賺錢賠錢的事;所以台灣專門養出一堆自私自利的私人企業。

而且現在是還有自由行陸客,如果沒有,那不是更慘?
我砲故我在
TET wrote:
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二十...(恕刪)


一般常見劇本是:
由於BOT案不受政府監督(不受採購法約束), 股東在土建工程先撈一筆,
之後大賺就做, 不賺就讓它倒, 讓政府收尾,

必須依據股東的投資金額, 跟股東在興建高鐵工程的的獲利來判斷

這是ETC翻版,
在 "八十二年立法院刪除高鐵特別預算,並要求高鐵改以民間投資辦理(即BOT)"

此例股東無利可圖不再增資, 是會倒的, 因為還款期限到, 馬上就要面臨跳票

我認為依現況延長營運40年是可以的, 政府不用出一毛錢
接收馬上就要出一筆錢, 還要雇用很多人,賺多少錢還不一定
如果要花大錢接收, 不如當初就政府興建, 不要BOT

高鐵的問題就是他是個賠錢生意, 假如高鐵真的能賺錢原始股東早就增資自己賺個爽了.

幹麼要政府想辦法籌錢?

會這樣因為當初估的運量很大, 所以需要一個這樣高乘載的快速鐵道.

但事實是根本沒這個需求. 就算把國內航線打趴客人都搶來還是不夠賺.

簡單說就是運能過剩, 類似製造業的產能過剩, 這種狀況股東不會得利, 得利的會是消費者.

像幾年前的面板, dram, 廠商賠的苦哈哈, 消費者卻有便宜的面板與記憶體可用.

所以一般人要從高鐵獲利就多搭幾次吧, 搭乘越多次賺越多喔.

Violalu wrote:
修飾財報(我個人覺得頗愚蠢)目的是不是要讓大股東趁現在多拿點錢
D大也可以去查查高鐵歷年股利和董監事酬勞....(恕刪)


確實還沒去查過 (偷懶被抓包)

看來事情遠比想像的更複雜

TET wrote:
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高鐵開標,劉泰英輸了放話「現在政府少付一千億,說不定以後要多付八千億元」(見聯合報九十一年四月三日第三版),真的是「一語成讖」...(恕刪)


喪權辱民的政府官員表示:

以後要多付八千億元? 真是卯死了!



人人狂舞呼萬歲 拍掌如雷欲震天 絕憐此輩真無智 逆反潮流愈顯然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