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市合併少一席立委,高雄立委直接修法,改成12年後才可變更席次
,受害縣市台南市新竹縣,未來可能受害縣市台中桃園。
二:國圖南館案高雄人張俊雄杜正勝,以不正當方法,使台南失去爭取機會,
馬英九上台後的監察院,糾舉高雄人張俊雄杜正勝違法亂紀,
才使原案無效。
三:高雄縣把垃圾場,蓋在台南高雄界河二仁溪出海口。
四:高雄某富豪要在台南七股蓋煉鋼場被否決後,
該富豪提議左營軍港移到七股,好個得不到乾脆毀了它。高雄土地是鑲金的
四:八八風災,高雄人不願蓋美濃水庫,致使無水可用,某高雄富豪建議,
把台南南化水庫全部給高雄人用,叫台南人去喝曾文水庫。
五:台南憑實力爭取到科學園區被高雄學者叫做“搶“,
不知高雄人用詐騙,騙國圖南館叫什麼?
命都沒了,還談什麼景觀和轉型?
大學時期我念北部的學校,和我一樣出身高雄的有十多個,畢業後只有我和另一位女生(已嫁人)留在高雄,其他人沒有一個留在高雄,去了外縣市工作,沒有一個想要再回來。我則是家庭因素走不開,否則我也是到外縣市工作的一員。人很現實的,沒有一個至少安全的工作環境,有點能力的人是不想待的。
轉型是正確的方向,可能是高雄解決人口持續外流的最佳解,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高雄的工業從業人口太多了,從某些人工作的性質,要這些人轉型是相當困難,要這些每天只會固定作業模式的工人從事文創或軟體設計,可能嗎?要培養文學藝術欣賞風氣,談何容易。我的看法是,傷害最小的方式就是慢慢來,讓老一輩的退休,減少年輕人從事工業的比率,規劃土地把工業區集中起來,靠近港口腹地,不要讓工廠夾雜散落在高雄各地,這不是一兩任市長可以做得起來的。前面有個板友講得沒錯,很多高雄市首長只是把高雄首長當成政治跳板,吳敦義和謝長廷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我對這兩人最不爽。高雄想要長期良性發展,一個住在高雄,心無旁鶩長期關注高雄的首長是必要的。
sabinehua wrote:
我從小學到高中都住在...(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