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Q wrote:
要看地方首長敢不敢得罪樁腳啦
elle11 wrote:
明明記得公務員都馬是支持藍營的樁腳!趁此機會一次清理掉!!
也免得縣長大人不但被陷害還要委屈的下跪!!!
在綠營執政的農業縣市,藍營現在真正有力的樁腳在水利會與農會,透過中央的農委會對這個兩系統灌注資源,即使在沒有執政的縣市,老K還是能牢牢掌握地方派系.這也是為什麼這項特別預算到了第2,3期,內政部營建署的經費被砍到個位數百分比,但是農委會的預算卻始終維持在2-3成的奧妙所在.預算若是編在營建署下面,就算是要補助地方,通常都還是會經過縣市政府(也是有bypass直接到鄉鎮的特例,不過那有點難看).但農委會可就光明正大了,它管得本來就是各地農會與水利會,農委會預算若是要補助這兩支系統,縣市政府根本別想過問沾到一點邊.
立院預算中心的檢討報告點出了: 治水成效差的癥結在於 "水患治理依上中下游不同,權責機關有別,事權分散,未以流域觀念統合水患治理事權"
1a)中上游的治水計畫由農委會水保局及林務局辦理,
1b)農田排水由農田水利處負責、
2) 雨水下水道交由內政部營建署辦理;
3) 下游則由經濟部水利署處理
本來中上游的水土保持若做得好,下游水患就不會那麼嚴重,不過長久以來農委會在這方面的績效是有目共睹的"糟糕",比如獎勵造林,實際上卻變成是砍伐現生雜林來領取造林補助金.配置充裕經費原本應該是要基於正本清源的良善思考,卻變成是私心自用別有目的,想要治水得到好績效不啻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