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年底負債2300億 高市3年內債務恐破表

polys520 wrote:
所以台北市的狀況是,「人頭錢」的負擔固然比高雄沉重,但是重大經建中央也是全力配合,省了不少力氣。

高雄的狀況是,「人頭錢」一點也沒少花,重大經建中央又不配合,市府只好兩頭燒;舉債就成了不是辦法的辦法。


直轄市政府因為「中央請客、地方買單」的扭曲制度,而增加了不少財政負擔。

在現行制度下,照理說中央也該以重大經建,來減輕地方的資本門建設壓力

台北市是最得天獨厚的,有中央全力加持;原本非直轄市的部份,雖然受到的挹注少,但負擔也少,堪堪可以維持。

只有高雄市,既要負擔直轄市等級的財政,又得不到中央的關愛,變成扭曲的財政制度下最大的受害者。...(恕刪)

高雄借來的錢都花在重大經建?
別鬧了,城市光廊,愛河,衛武營,大東文化中心,鴨子船,高捷,流行音樂中心...哪個是"重大"經建?
高雄是270萬人的大城市,不能只靠觀光OK,如果今天高雄人口只有現在的20%,當然可以只靠觀光

話說你怎麼不提台中台南跟新北市?
難道你是傳說中的.. wrote:
特偵組 監察院 應該介入調查
這樣會拖累到我國國力
影響國人GDP值
對子子孫孫都無法交代
艷秋姐+濤哥 今晚請替 國人主持公道

說到這...
每次都只公佈全台的GDP成長,好像很少公佈各縣市單獨的gdp成長
不知道高雄市這20年來的gdp成長如何?
slash410 wrote:
何其有幸, 身在其中...
幸福滿分, 債務破表..

橫批:菊債無度!
高雄為何陷入困境的一個不錯的解釋:
作為一位台北市信義區人,我也知道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或一個台灣三個世界),不過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這個天龍國可能不止雙北而已了

1980年代的台灣,是台北.高雄,跟剛興起的台中三個工業帶(工商發展集中區),三個工業帶中雖然台北居首,但跟台中高雄的差異還沒那麼大,只是後來情況有了一些改變
先是台北工業帶從台北縣市發展到桃園,使其規模與其他工業帶開始有了差異,接下來1990年代科技業大成長,使台北工業帶連結到新竹,又因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台北工業帶是唯一在這之後一直到網路泡沫破裂前未受其他傷的工業帶(台中又比高雄多挨了921地震跟廢省兩個重傷害)
然而台中走過2001年這個超級大低潮後,中科跟竹南科學園區的設置加上以精密機械業為首的中部傳統產業轉型產業升級成功甚至與科技業連結又加上高鐵通車竟使台中工業帶與台北工業帶合而為一,形成了在產業發展上獨大的超級經濟圈,而離此經濟圈太遠的縣市除了努力發展產業的台南市溪南地區以外,其餘均面臨人口(勞動力)的嚴重流失和經濟(主要是二三級產業)的停滯甚至萎縮
至於台中到台南溪南地區間的產業發展空白能不能填補?個人比較悲觀就是了

由此我們可知所謂的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大致是如此的
大天龍國(台北-新竹-台中經濟圈及其外圍):
主角(工商發展的主力):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北部(竹南頭份一帶),台中市
配角(靠通勤或賺觀光財能從大天龍國主角的經濟蓬勃發展中分一杯羹的縣市或大天龍國主角預備軍):基隆市,宜蘭縣,苗栗縣中南部(竹南頭份以外),彰化縣,南投縣
非天龍國(難以從台灣經濟發展中受益的縣市):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溪北地區,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
無法用天龍國概念分析者:台南市溪南地區(雖非大天龍國成員,但產業發展尚小有成就)
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前者靠金門酒廠高獲利轉換成的高社會福利及對台商的的便利性吸引大量人口遷入,也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下的受惠縣市

這個大天龍國的思維或許也是跟全球化有關,大天龍國是全球化下的受益縣市,非天龍國則是全球化下的受害縣市,或許從外匯的流動可以畫出天龍國的國界

而從2012中央選舉得票來分析,大天龍國中,只有宜蘭縣被蔡英文攻下,另外大家都說台北市都挺藍,確實在絕對票差上台北市馬英九贏最多,但花東金馬跟大天龍國裡的苗栗縣,新竹縣以及基隆事實上更挺藍,而花東金馬會是深藍則跟族群有關(原住民跟外省人90%挺藍,總體客家人至少60%挺藍,另外10%的中間選民也沒投蔡,分開來看的話中北部跟東部的客家人是深藍,南部六堆客家人則是深綠但數量不多)
另外放大到鄉鎮層級來看的話,台北雖藍,仍有極深綠的大同區,桃園也藍,但沿海都是綠的,苗栗超藍,但苑裡也偏綠,台南雖綠,東區也是藍

那一個台灣三個世界呢?這時問題就不是出在經濟了,而是建設,在大天龍國中,台北市跟新北市因為享有許多建設(最具代表性的是捷運),因此又比其他大天龍國的縣市再高一等,至於桃園,本來是有機會跟雙北一起躋身上等天龍人居住地的,不過在吳志揚主政下,許多建設縮水甚至消失了,還發生即將蓋好的捷運站竟未有都市計畫配合,導致通車後將無聯外道路可用的窘況,只能說一個人讓200萬人無法成為高級天龍人,實在可悲,至於其他非天龍國的縣市其建設則同樣乏善可陳而且經濟更差

萌貓 wrote:
為避免連累台灣債務評等,建議開放高雄單獨發行地方債券....(恕刪)


國際債券評等會把地方債加計進去, 就像企業要看合併報表一樣
除非我們應該同意高雄獨立成一個......

要減少負債,
就會必須減少建設,減少福利,減少油水.....

選民才不會管債務要怎麼還,以後國債要賣給誰...
這樣下次選舉怎麼贏?
政治人物可不是傻子阿........
近年來高雄愈來愈蕭條, 稅收每況愈下可不是沒有其原因的 ..


自己去打聽一下這幾年來高雄在地的這些傳統產業被凹的多兇 !!
選立委時要捐 選總統也要捐 選市長還是要捐 ~~~ 不捐又不行.. 要知
道這些老公司在消防工安 廢水排放 勞工待遇等方面多多少少有些問題
, 上面真有心, 要刁是很容易的 ...

結果有不少家廠商最後受不了了, 紛紛外移到其他中北部縣市 ~因為台
南那邊聽說也吃的很兇 ..

我們公司近幾年在桃園那幾家食品加工業的新客戶, 統統是高雄搬上去的 ..


唉.. 最後倒楣的還是這些失業勞工呀 !!

萌貓 wrote:
高雄為何陷入困境的一個不錯的解釋:...(恕刪)


高雄當年是以重工業與加工區起家的,
在前朝鎖國時代,加工區的工廠大量的外移,
「不去是等死,去了是找死;與其等死,還不如去找死,說不定能存活下來」
沒有外移的,很多撐不過,就倒閉了。

所以當時高雄的失業率是全國第一高的。

勞工失業,沒有薪水可以消費,
所以高雄的商業蕭條,
市中心的店家倒閉,店面租不出去。

強者偶朋友在高雄的加工區當領班,
在前朝時,遇到外移,
當時主管有請他到祖國當小主管,
但是他拒絕了。

之後在夜市賣雞排。

jr123cd wrote:
國際債券評等會把地方債加計進去, 就像企業要看合併報表一樣
除非我們應該同意高雄獨立成一個.........(恕刪)

祖國要統一,從高雄開始
反正高雄這個地方綠不疼藍不愛的

另外台灣其實是完全沒有外債的
還搞建設阿
如果這樣好
煉油 造船 鋼鐵 喜歡就搬去吧
以前前鎮河都彩色的
現在還一堆買水喝

pingyingtu wrote:
高雄當年是以重工業與...(恕刪)

很怪的說法,自我矛盾
又說人家鎖國又說產業大量移到中國
那是鎖在哪?
現任政府說的屁話,就不要照搬過來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