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高雄氣爆幽靈箱涵示意圖V5,103/8/14更新

那張箱涵實照

感覺左側涵管插入點開始有弧度右彎接至d

而那涵管應該是鐵路排水用

是連由鐵路上方較遠那個側向集水孔

右彎後上方還有一個是鐵路局用的人孔

再接至二聖路上排水主道箱涵

路上也有一個人孔在冒煙表示這三者都有連通

外洩時因鐵路地勢較高沒回流過鐵路不然那邊也炸了

----------

鐵路下方箱涵埋設鐵路局一定知道(甚至是它們發包)

最起碼鐵路旁排水工程應該是台鐵會配合主工程發包

因為鐵路旁有設人孔及涵管都是在鐵路局土地上也是他們要用

至於箱涵外那些人工灌模工程部份是否獨立補做還是一起發包?

最起碼是在鐵路下方箱涵設立之後才做的

所以要先查該箱涵主體建照時間

不是同時就是之後

假如那裏一直是鐵路局土地絕對會有相關工程紀錄

只是沒人要追而已
我覺得這張圖
二次施工C2(黃)的部份,應該要蓋過F
這樣C2與F才會垂直
才能與新聞圖片吻合

dj720c wrote:
1991年鐵路局未開...(恕刪)



工程上我不是專業,但就法律上,我倒是可以提供一點想法
現在檢方的偵辦方向全都是針對1991年的施工情形,而且沒將鐵路局當成被告,鐵路局方面當然只會配合檢方偵辦來提供資料,不太可能自己主動提供資料來為自己辯護,畢竟在這件案子中,鐵路局不是被告

尤其是現在還是偵查階段,基於偵查不公開,很多訊息都只是片斷而已,所以說有開協調會並不代表就是那個時候施工,也未必只有那個時候施工,還是要看停駛紀錄比較準確

其實,應該說鐵路局從頭到尾都沒有掩蓋證據,而是檢方從頭到尾都沒認真向鐵路局挖其他時期的施工證據,現在檢方的偵辦方向,有點先射箭再畫靶的味道
我也說過了就這件案子來看,現在就只差被告(也許是副市長由證人轉被告)的自白,就能以已過追訴期而不起訴結案了,如果我是檢方,我也會這樣做,因為這樣最輕鬆省事,但這不是出自政治考量,而是法界習慣的作法,因為要偵辦的案子太多了(除非是像特偵組這樣只辦大案子)


alice0216 wrote:
二次施工C2(黃)的部份,應該要蓋過F
這樣C2與F才會垂直
才能與新聞圖片吻合
...(恕刪)


謝謝提醒, 應該是這樣沒錯, 晚上有空再改圖

且我覺得C2長方形的右下角就是二聖路上的人孔蓋, 這樣冒煙就合理了
講到下水道真的感觸很多...
其實我常跟朋友推薦中國國家地理雜誌(CNG),注意,它和"國家地理雜誌(NGO)"沒關聯,也不是山寨,撇開意識型態不談,這本雜誌內的內容及品質絕對可以媲美NGO,而且還便宜的多。看簡體字會倒彈也沒關係,光看圖片就值回票價了。

在CNG的2011年09期,特別專題就是"世界下水道-埋藏在地下的城市實力",從看到下面這張專題照片開始,我開始訂閱CNG。 它以圖文細述巴黎、倫敦、日本這些大城鮮為人知卻影響深遠的地下建設,最後再回頭評述現在中國下水道系統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的困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節錄轉載

(下圖引用自CNG 2011/09,摄影/Stefano Torrione/C. 巴黎下水系统呈现出獨有的魅力)


他山之石引以為鏡,在台灣做實事的似乎看來下場不佳,吃力不討好還被唾棄,口才不佳者更註定成為苛薄政客的羞辱對象,黃大洲就幾乎成了這類的典型案例(他本人不知是開哭還是該笑),被揶揄上山打老虎的周鍚瑋日子有好過一點,但也是下任後才開始獲得肯定。一項眼光長遠的重大建設通常短期內看不到成效,但建設期間內製造的不便肯定乘以倍數,然後滿意度肯定反比呈現,接著就含著眼淚帶著笑下台了。
誰都不想當壞人,誰都不想做球給繼任者的情況下,嗯...我們還是繼續放煙火種種花吧。


CK300M wrote:
講到下水道真的感觸很..誰都不想當壞人,誰都不想做球給繼任者的情況下..(恕刪)



有什麼樣素質的國民, 就會產生什麼樣素質的政客與政府了

如果大部份國民都只圖眼前利, 沒有長遠的眼光的話, 自然就會變成台灣目前的情況....

要搞下水道還是找忍者龜吧.....
生命會自尋出路,科技也會、敗家也會....
1.之前網上流傳的是岡山子紅毛港計畫
那部分是在高速公路終點以南以東的鳳山溪區域,與本次氣爆區域沒什關聯

2.
上網終於找到正港的60年代編定的高雄市岡山子地區都市計畫說明書

http://urbanebook.kcg.gov.tw/books/wholeway1/303/pdf/source/13479613464534.pdf



對照附表3的都市計畫道路表

3-2道路是現今二聖路(凱旋路到縣市界武慶路剛好600公尺)

2號道路則是現今瑞隆路(凱璇路到縣市界1446公尺)與1-1號道路保泰路會合後進入鳳山市

============================
所以所謂岡山子2-2道路,都市計畫書裡面是沒有的

不過如果是三-2 年代久遠 看成二-2 也是有可能的

(也是唯一與原來都市計畫符合的解釋)

只是市政府小烏龍再加一樁
http://pttsp.idv.tw/images/TRA-Line%20Index/KaoHsiung%20Port%20Line/TRA-KaoHsiung%20Port%20Line.htm

台鐵路線風光-臨港線,有一個二聖路平交道的照片
當年臨港線 是不是都是單軌,所以施工比較容易?
那時的傢俱店還沒出現,左邊白色建物已有
照片時間不清楚,平交道柵欄還是纜線捲起來那種
猜2000年前後?



這張圖的說明應該會較清楚了

有網友猜測凱旋路大排水箱涵製作時有預作兩出口, 死亡箱涵是後作的, 也不無可能

本圖就採此種畫法

Nuke worker wrote:
#504的2000年...(恕刪)




2011的圖
圍牆右邊的大明溝很清楚,但左邊的小排水溝則看不清楚
至於東西向的明溝,我大概把圍牆看成明溝或是蓋機廠內的鐵路時把它加蓋成為暗溝也有可能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