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_Senior wrote:
打哈欠...在你還...(恕刪)
真有趣的邏輯,知道自己用的是台電的電力,而台電的電力混合著台灣所有的發電系統,有著被駡髒的火力,被說很差的再生能源等等,竟然可以自己挑一個,說自己用的電就是一種,真是自以為是到極致。太陽能發的電,不止我用過,所有用台電的人都用過。
至於過幾年,我相信核能的問題,還是會像現在一樣的鬧哄哄,核4解的了封就不錯了,核5就再看看吧。
民營電廠電賣多少錢,和現況不會有多大改變,也許會比現在更好。
笨阿樹 wrote:
太陽能一天發的電才...(恕刪)
peterboulong wrote:
他是供應不穩的水你...(恕刪)
viccheng1925 wrote:
其實我一直覺得德國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從不同角度,會得到不同答案,而且德國的政府和民間有著比較大的共識,不管鄰居如何駡他,國內的少數反彈如何,他們還是向著即定目標在前進,我倒是很想看看,德國是否真的會如他們所設定的,關掉核能電廠,又能解決碳排的問題。
我相信德國自己也了解褐煤的問題,所以他一直有在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例如之前他也提出要對褐煤廠加碳稅之類的,讓效率差的自然淘汰,而他現在所提的是封存,並不是關掉,而是把他當備用電力,有需要時,他還是會再啟動,所以嚴格來說,那2.7GW其實還存在。
BigMac4Diet wrote:
德國例子有趣的地方在於,引用德國資料的人差不多都只看中文資料,而中文資料大多數是對岸翻機器譯錯誤,再被台灣人拿來簡翻繁中,三手四手翻譯都有,中間再刻意刪減會加油添醋寫作文。更可惡的是本身了解技術背景但是刻意誤植因果,用來達成煽惑目地的渾蛋。 其他帶著"太陽眼鏡"看世界的,讀到一兩篇去頭去尾的廢文就喜不自勝,拿來跟別人爭得臉紅脖子粗,以環保鬥士自居為榮。所以荒謬的現象屢見不顯,而專業與科學則逐出場外。
德國關閉2.7GWe和煤電廠,讀這一篇導報,如果不看原文只看中文版。直接告訴你不管看哪一家的版本全部是錯的,因為全部都是來自對岸的一篇錯誤翻譯。
事件的原委是德國宣布計畫關閉褐煤電廠,時間是2020年底前,總容量預計2.7GWe,剩下的都是公關詮釋,翻錯的譯文原稿是德國電業變革組織的公關稿,本來就是一邊去頭去尾不知所云的文宣稿。
翻譯的內容錯誤有兩個原因,1.翻譯的人機器不知道專有名詞定義,亂翻一通.2.預計的時間的理由沒有交代。
1.你講的"封存"原文是"reserved capacity",這個不是封存,叫做"備轉容量",原文完全沒有提到"封存",而是"把備轉容量"中"關閉"掉2.7GWe褐煤電廠。 如果這樣你覺得德國人有趣,我想德國人只會你很奇怪。
既然是備轉,為何強調關閉褐煤廠?原因是歐盟的壓力,因為德國用褐煤做基載發電,目前的做法在電力過剩時,優先調節的是燃氣和硬煤發電廠。留下最髒但最省錢的電廠持續運作。這個是基於目前德國的法律,電廠必須優先使用綠能供電,不足的部分才可以用其他電廠發的電。由於電力成本問題,電廠自然會選擇最便宜的組合。 你所謂封存再開啟,基本上是把複雜系統當腳踏車來看,堆在倉庫上點油就可以繼續跑,是嗎? 露天採礦機有多巨大你知道嗎?光是推動所需的電力,需要核一廠的半座機組發電量,請問你要怎樣封存。
2.為何是2020年?因為歐明減碳目標是以碳交易為基礎,目前是第三階段到2020年為止,碳排放總量要降為1990年的80%,2021年的目標正在研擬,但是非常嚴苛第四期結束的目標是碳排放要降到60%。已目前的世態不變,德國至少要削減到這些褐煤電廠
排放,不然無法達到目標。這也是其他國家準備看好戲的地方。
德國目前是全世界褐煤電廠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不論是原礦乾燥處理技術和超臨界鍋爐,但這已經是技術極限了,碳排放問題無解,而碳排放減量是歐盟的核心事務,廢核並不是。火力電廠未來的碳釋放問題,解法唯有碳封存技術,而德國在這個領域也是佼佼者。
台灣人關心的問題向來就是流於膚,淺追求時尚。這種民粹氛圍下,做事的只會越來越少。...(恕刪)
viccheng1925 wrote:
可是太陽能不是只有...(恕刪)
viccheng1925 wrote:
這池水的容量正在每年倍增
viccheng1925 wrote:
補助問題前面己經討論過了,還要認為他是毒蛇猛獸,我也沒辦法,也許台灣發瘋了才用這種方法,可是奇怪,好像全球很多國家都在用,難到世界那麼多國家都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