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

政府要再花兩兆蓋不可靠的離岸風電


號霸 wrote:

那何不就現有兩座離岸風機
當作參考不然至少比較一下差異
實際根推估有差多少



有困難

台電告訴我的是他們照測風塔"換算好"的容量因素,
沒有告訴我每個月的風速.

因為那些數據是要花錢的...


報價單請參考

http://www.twtpo.org.tw/offshore_show.aspx?id=3261


stunmaker wrote:
台灣現在的火力發電是80%,就算加開核四,頂多降到71%


現有核1~核4年發電量600億度加上106年綠能年發電量112.5億度共712.5億度

政府規劃2025年綠能共613.6億度

20GW太陽能年發電量250億度
5.5GW離岸風電198億度
1.2GW陸上風電27.6億度
0.2GW地熱發電13億度
0.813GW生質能發電59億度
2.15GW水力66億度


台電現在擁有的電廠所能發的低碳電超過政府所規劃2025年綠能的總發電量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2025年不昰600億度核電+613.6億度綠能
而是發展綠能就要砍掉核能

怎麼看1213.6億度的低碳電力佔2500億度的48.5%,將近一半電力都低碳零空汙

對地球都是最好的吧

一直覺得日本很有遠見,知道天然氣佔比要減少
即使經歷核災也選擇重啟核電,增加綠能,減少燃煤和燃氣
而且人家是審查過的安全的核電廠才重啟,畢竟確實經歷核災,核安最重要




stunmaker wrote:
有困難台電告訴我的...(恕刪)


所以對老百姓是黑箱阿

發電量不就風車轉多久轉多快

給個結論

然後無法去驗證真偽

政府這樣要說服百姓

實在無法讓人信服

號霸 wrote:
所以對老百姓是黑箱阿
發電量不就風車轉多久轉多快
給個結論
然後無法去驗證真偽
政府這樣要說服百姓
實在無法讓人信服



黑箱?? 只是要付費而已算啥黑箱...

何況就算你公布風速...so what??

老百姓懂得把風速換成容量因素?? 根本不可能!!



(我相信那些經驗豐富的開發商100%具備這樣的能力)

不過當初的36個潛力場址,風速倒是有公布...只是10M的...
如果您夠力的話,可以麻煩示範一下,教教大家怎樣換算成容量因素.


點選下方"環境基本資料"
http://www.twtpo.org.tw/offshore_show.aspx?id=963

(達得能源的"允能風場"不在經濟部推薦的36個潛力場址之中)

stunmaker wrote:
何況就算你公布風速...so what??
老百姓懂得把風速換成容量因素?? 根本不可能!!


還是有網頁可以輸入平均風速與風機型號
自動幫你計算預估的每年發電度數



只不過這個非常粗略就是了,算出來的數字真的是僅供參考了
西布克F91 wrote: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2025年不昰600億度核電+613.6億度綠能
而是發展綠能就要砍掉核能



老實說本來我不太想回答,
但是既然你誠心發問,我就說出來.


答案很簡單,台灣跟日本處境不同.


日本核災最可怕的不是22兆日圓的經濟代價



http://www.enecho.meti.go.jp/about/whitepaper/2017html/1-1-5.html

而是日本農產品無法出口,福島縣產品日本自己也不吃.







同理核洩漏發生在台灣,下場就是島上所有農作物被全世界禁止進口(自己也不敢吃)


除了支那國以外!!
到時候支那國將反其道而行"大買"台灣農產品,產多少買多少!!


這才是民進黨絕對不願意面對的,

一旦發生這種慘況,台灣的9.2族群將爆增為92,台灣百分之百會被中國併吞.
所以民進黨無論如何不計任何代價都會將核電封鎖到底.


stunmaker wrote:
你最大的誤解就是一...(恕刪)


講話別那麼嗆,既然閣下沒打算要好好討論,
那我就行行好,找一些邏輯有問題的地方來跟其他人討論

stunmaker wrote:
1.公股銀行參與離岸風電了嗎?
先回顧什麼是公股銀行:
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台灣企銀,兆豐銀行,彰化銀行
公股銀缺席離岸風電聯貸 財部:缺風險評估人才 20180516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145865
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 引領寧靜能源革命 20180528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28000253-260202
王雲怡說,wpd風場是首批併聯發電的離岸風場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獲得台灣銀行
參與聯貸的開發商,透過與台銀等公股合作,並由國際金融機構協助帶領,
希望消除公股銀行對無擔保專案融資的疑慮。
海洋風電 獲11家銀行16年期187億元專案融資 20160608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3187046
專案融資,由國泰世華銀行、富邦銀行、安泰商業銀行、凱基銀行、法國巴黎銀行、
法商東方匯理銀行、星展銀行、荷蘭商安智銀行、三菱UFJ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及
澳盛銀行共11家銀行共同辦理。此亦為丹麥國家出口信貸(EKF)第一次在台灣
參與的融資案。
所以答案是,目前只有"台灣銀行"一家參與了達德能源的融資....(恕刪)


這裡不就看出很嚴重的問題了嗎,
目前3.5GW的總量規模,金融圈預估得標廠商的自有資金兩成,融資規模至少要超過5000億
而台灣銀行目前已知的放款規模約1200億,距離目標規模還很遙遠,
公股銀行不願意參與,而民營銀行則希望該外商所在國家的輸出入銀行,透過出口保證等機制提供足夠保證,目標是以此為主的各類型保證加總,至少達整個貸款金額8成,以保障聯貸案的授信風險。
看出問題了嗎?現在是政府想要人家來投資,人家就算取得與政府的合約,但現階段銀行卻認為風險過高而對於參與聯貸缺乏信心,
離岸風電是政府勢在必行的重大計畫案,請問你是要廠商自己想辦法增加自有資金,還是乾脆由政府向公股銀行施壓要求放貸?
我希望不是後者啦....如果是前者呢??我相信如果是前者,以規模3.5GW的裝置,如果沒有政府擔保讓廠商貸款,
然後又沒有每度5.8元的凱子價,願意參與的廠商大概是0

政府政策背書的工程聯貸都困難重重了,您卻認為這不算個風險吧?
看來這些公股銀行比閣下還看不清阿

stunmaker wrote:
2.離岸風電容量因素是2X%?
這不又證明你就是個瞎子嗎??
我已經在#420 #462 #479回答過三次,但沒關係,可以再回答第四次 .
能源局預估的全年容量因素是41%.
海洋竹南2017年實際的容量因素是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1&news_id=14943
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
台電利用海上測風塔推算的容量因素是
如果還是看不出容量因素不是2X%,那你可能不是視力有問題,而是智力有問題了..(恕刪)


能源局花了這麼多篇幅在解釋這個,很不幸的,這只是一個為政策辯護的說法而已
真實的狀況是,台電106年整年的風電容量因素是30%,而在之前的五年分別為:26%、27%、28%、29%、29%;
我說風電容量因素是2X%非常合理,這可是台電的大母體;而您堅持要只拿竹南兩隻風機來評估,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
我猜大概是跟能源局一樣想要美化數字...
更嚴重的問題是甚麼?就算拿能源局那兩隻風機的數字來看好了,
5~12月間,唯一容量因素能超過50%的月份是10、11、12月,剛好就是不缺電的時候
有腦子的都知道,台灣用電尖峰在夏季5~9月,結果容量因素分別為23%、28%、11%、34%
拜託一下,就連您自己貼出來的資料來看,這種容量因素都有夠離譜的低欸,怎麼辦?
能源局拿「平均數」這種東西來試圖打馬虎眼為政策護航,
實際上,台電在計算夏日尖峰用電的裝置容量調度時,只會取6%,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夏季時,能靠得住的也就這6%而已,全年平均30%,在這個季節裡使不上力!!
在您可以嗆我智力有問題前,先搞清楚別人要表達甚麼
我不介意您繼續嗆,也不過就是凸顯您的個人品德問題而已
stunmaker wrote:
3.得標廠商虧損怎麼辦?
讓我直接複製之前 #397 的回答給你看
既然你一再強調廠商虧損,
就請你先承認民進黨政府給的躉購價是超低的破盤價,對台灣人超有利...(恕刪)


鬼扯,虧損的原因,是因為實際發電量沒想像中的哪麼樂觀,而資金槓桿太大、提列折舊過高也是因素
且,政府因為供電需求而強制廠商履行發電義務,導致廠商需額外建置備援,卻無法適用綠能保證收購價,
最終導致倒閉,全世界的案例都相同!
哪來的給破盤價這種離譜的說法?全世界2025年前完工的風場專案,丹麥、荷蘭、英國、德國等(有些或為FIP決標價)都只有台灣1/4。GWEC2018年版的Global Wind Report 總結今年離岸風力開發價格為每度NT$2.52(70歐元/千度電),台灣整整比人家貴了2~3倍!!破盤價?????

搞清楚,能賣多少錢是合約訂的,能有多少東西可以賣才是大問題!!
離岸風電恰巧就是那種訂了凱子跟你買,而你還不見得發的出足夠的電可以賣的奇蹟專案


stunmaker wrote:
4.離岸風電的發電不是你鬼扯的20%!! 這我真的...笑了...
198/2500 = 7.9%
如果你連這個都不會算,誠心建議先從國小算數複習起.
(恕刪)

你要不要搞清楚我在講甚麼再來嗆,我看了更想笑,閣下的閱讀能力???

stunmaker wrote:
5.備援的電力當然是全民買單啊!!
(恕刪)


去世界上找一個已知採用競標或是遴選的開發計畫,綠色裝置的備用電力不是綠能業者買單的案例來看看阿
我倒想問問,既然都要全民買單,為啥我們要買這麼貴的綠能同時,還不能少花錢蓋燃氣和燃煤發電?
就為了滿足你政府意氣用事式的非核家園夢想????

stunmaker wrote:
6.離岸風電根本不是每度5.8元!!
......(恕刪)


目前公布的3.5GW裝置規模,預計採購的價格不是每度5.8元??再鬼扯阿!!
我前一篇所提的,完全是針對目前的遴選價格!

stunmaker wrote:
只有遴選價是5.8元,競標價月底才會公布.
連這個都不知道...拜託加油好嗎......(恕刪)


我當然知道這個,以為就您在關注這個議題阿 ?
本人剛巧也非常關注,但我不會自以為是專家然後到處嗆人就是了...
根據投標廠商公布的投資成本下去計算,業界評估每度風電競標價格可能落在4塊,
我們就來算一下
1、3.5GW遴選共計採購126億度,每度5.8塊(這是確定的)=每年電費731億元
2、2GW競標共計採購72億度,每度預估4塊(還不確定)=每年電費288億元
以上合計共5.5GW裝置,預計採購198億度的電,總電費合計每年1019億,二十年就是兩兆多,
請問我講的有甚麼問題嗎??

以上有兩個懸念
一、競標價格有沒有可能低於4塊?業界認為雖不中亦不遠矣,如果能低一點最好,但遴選的每年731億凱子價格已成定局一毛都跑不掉!
二、有沒有可能真的198億買到滿?摸著你的良心說話,您對風電的發電能力這麼有信心????
就算真的能發到滿,那意味著凱子價格我們得付二十年;如果發不滿我們可以少付點,但這也意味著,政府絕對必須訂出凱子價+想辦法對銀行施壓放貸,否則廠商絕對不願意陪你玩!!風險如此高的生意,如果沒有高額利潤,誰要來投標?這案子一但玩下去,最好全部都是私人銀行來聯貸,但目前也就一家,後面呢?萬一公股加入,萬一廠商半路不玩,誰賠?

最後,目前遴選的內容,風電就是每度5.8塊採購,我前面的留言,從頭到尾都是針對遴選價格,
您大可不必玩文字遊戲把競標價格拉進來攪和!等競標價格公布,我們再來看看前面的預估對不對
但不論預估對不對,拿風電來取代每度0.9的核電,然後第一階段遴選每度5.8元,如果這不是凱子,甚麼才是凱子?

stunmaker wrote:
黑箱?? 只是要...(恕刪)


我當然沒有這個專業能力

總不能說

台灣都沒有這種人才

花百姓納稅錢

只求個公開公正透明

至少政府目前沒做到

在討論區

幾乎都是片段破碎的資訊

納多了解更多資料

也許真的有專業人士

可以說明

風電的

利弊得失




Jason kid wrote:
真實的狀況是,台電106年整年的風電容量因素是30%,而在之前的五年分別為:26%、27%、28%、29%、29%;
我說風電容量因素是2X%非常合理,這可是台電的大母體;而您堅持要只拿竹南兩隻風機來評估,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



不是我愛嗆你 而是你真的太離譜

你連陸域風電離岸風電都分不清楚

而且整個討論串只有你分不清楚,我真的救不了你.


stunmaker wrote:
不是我愛嗆你 而是...(恕刪)


呵呵,自己引用了能源局的「平均數字」,卻不准人家用台電的全年「平均數字」,
我當然也知道離岸跟陸地的差別,我說了,我恰巧也非常關心這個議題,但我不會自以為自己是專家然後亂嗆人
這裡用台電的數字是刻意的,就是要凸顯您解讀數字的方式根本就是只挑有利的講,其他的矛盾完全不看
而且你也根本不在乎人家文裡真正拿來計算的基礎是甚麼,
你只是看到一個自以為可以反駁的點,就立刻見獵心喜要嗆人,
連仔細看人家到底在講甚麼都不願意,真不知道閣下的自信是哪裡來的...

我前一篇留言不是也講得很清楚,而且我就是用您提供的數字
拿兩隻風機的5、6、7、8月的容量因素來看,同樣也是2X%,
拿整年的平均數字來看,根本掩蓋不了夏季尖峰用電時間,
離岸風電也好、陸地風電也好,都無能為力的問題
這麼淺顯易懂的事情,閣下是看不懂,還是故意裝不懂?

繼續罵白癡沒關係,等收信吧你
  • 9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