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太陽能發電成本不知不覺中只剩下每度電4.5-6元不等


viccheng1925 wrote:
不會出現晶體矽元件易發生裂紋或隱裂紋的情況,通過優異的生產工藝和嚴格的品質控制體系製成的非晶矽光伏組件,幾乎不會發生薄膜元件中各子電池內部連結失效的問題。另外,對於晶體矽太陽電池,小遮擋即可引起大功率損失,導致元件溫度過高,嚴重的會燒壞元件,甚至引起重大火災


要不要請您也google一下,展現這些常見的"晶體矽元件易發生裂紋或隱裂紋的情況",以及引起的重大火災等等來嘉惠網友。
原來太陽能面板這麼危險,立法院和消防單位應該要好好參考您的意見,如有安全疑慮,政府應該暫停推廣才對。

BigMac4Diet wrote:
要不要請您也google...(恕刪)

抱歉我GOOGLE不到,只能等你們這些專家提供專業資料來嘉惠網友了。
早就有立委問過消防單位安全疑慮的問題了。
看不懂文章被沒收的原因,重貼一次看看。
------------------------------------------------------
生產CIGS薄膜產品可用更低的能耗進行量產,生產所需能源僅矽晶型式太陽能電池一半,成本架構也相對更具優勢。

CIGS太陽能電池模組亦有溫度係數優於矽晶太陽能模組之特性,即當模組溫度上升,光電轉換效率衰減速度反應優於矽晶太陽模組,加上CIGS本身對日照光譜的吸收範圍相對廣,亦可吸收日照的漫射光源,用於弱光與可能會有陰影的建物狀態,設置彈性會較矽晶太陽能電池為佳,尤其適用在氣候多變化、高緯度特殊條件氣候設置環境。

原文網址: CIGS、矽晶太陽能電池市場競爭激烈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id=0000355177_5PS0NE608CJG9H6NNCG9I&ct=1#ixzz3fTzLOdtZ
--------------------------------------------------
CIGS的種種特性,有助於太陽能板的降價及運用地點。
viccheng1925 wrote:
阿爾斯通和帥福得創...(恕刪)


軍規日本潛艇, 蒼龍級潛艇電池規格

今年2015計劃列裝的最新型蒼龍級潛艇,將採用若干新技術,其最大亮點是對電力系統的改進,即採用鋰電池取代鉛酸蓄電池。相比較鉛酸蓄電池,鋰離子蓄電池具有許多不可比擬的優勢。



維護更加簡便。鋰離子蓄電池無記憶效應,在充電前無需放電,其自放電率通常小於5%每月,不需要進行周期治療,且循環壽命最高可達2000次。

每天算充放電一次, 所以 2000/365 = 5.5年 的軍規電池最大壽命, 軍規電池都只有這樣的使用壽命, 民用的一定更低或頂多一樣.以說目前民用電池沒有能力可以超過2000次, 手機的電池規格就是1000次

先弄明白電池可以充放電幾次, 然後要算幾年後再買電池的費用, 那就不划算

10KW 要 3500美金, 就是英國每戶要1.5套才能滿足尖峰, 就是要 15KW 來存電力, 就是要多花 3500x1.5 = 5250 美金的成本, 這樣的價格不可能是軍規電池, 應該就是普通手機那種電池, 就是 要多花 16萬台幣買電池, 但最多用1000天, 就是 2年9個月就要再花16萬換電池, 電池與太陽能面板不同之處, 面板可以20年的發電量差異不大, 但電池用2年9個月一定要換掉

那真是好生意, 光賣鋰電池就賺死, 所以電池公司說可以永遠免費換電池, 那是好沒問題當然覆議, 但要我掏現金出來買, 可以算看看是否划算嗎

人家都是精算過的, 不是傻瓜

就是 16萬台幣/1000天 = 160 元/天, 這就是你的固定成本, 核電可以每天買60度的電力, 就算火力 4.5元, 也購買 35度的電, 會有怎樣的競爭力.

只有16萬台幣的電池, 但可以與太陽能面板一樣用20年, 這樣才有競爭力. 在還沒比蒼龍級潛艇的鋰電池好之前, 千萬別買別裝, 日本是鋰電池王國, 若日本只能軍規2000次, 別說美國的可以比日本多, 這是不可能, 波音787就是裝日本湯淺的鋰電池. 華航當然有錢換這零件, 你會比航空公司有錢嗎?

結果這台潛艇好像也因為太貴沒換成鋰電池, 不過可以讓大家知道目前的科技極限在哪裡, 沒2000次充電都是騙人的把戲

要可以充電1萬次, 這樣就可以用20年, 目前地球上還沒有量產的產品, 實驗室當然不算數, 太空級的不算, 要市面上現在與3年後的技術. 你去看化學材料特性, 化學反應會有副反應, 還有材料本身也會慢慢衰減, 然後電池就 慢慢死掉

請問這樣多家, 不同國家的電池系統, 價格與充放電次數為多少? 你自己要先搞清楚目前科技的極限. 比蒼龍級潛艇的次數高或低? 如果新科技可以變高, 那可以在3年內買到1萬次沖放電的產品嗎? 就是你說的這幾家, 到底是家用系統的特斯拉公司, 還是公眾電網的阿爾斯通, 帥福得, 魁北克水電公司 還有 SONY, PANASONIC, 目前每家的次數多少? 還有將來誰可能在3年內有1萬次充放電的新電池? 人家當然都是說好聽, 不然怎樣騙到投資者的錢.

還沒有弄清楚充放電次數多少次, 新科技多神的故事, 聽聽就好, 不然又有不知情的大眾, 認為透過電池, 綠能又可以取代核電, 我說過太陽能遇到一片雲就死掉, 風力發電夏天停轉的機會太多, 還有國外會下雪的地方, 冬天比夏天用電多很多, 英國就沒有家庭裝冷氣, 但英國冬天的冬風很大可以風力發電, 這時英國剛好用電尖峰與發電量會一樣, 但台灣不是這樣. 台灣大家冬天用電量一定比夏天少很多

鋰電池電力系統最大的問題, 就是不裝不覺得貴, 裝了以後才發現鋰電池這樣貴又活不久, 這些都是固定成本, 當要拿來用的時候, 一定會與其他能源的價格比較, 不然就要漲電價, 那是最後大家不喜歡看到的結果

核電廠壽命60年, 還只要兩個機組就可以發這樣多又便宜的電, 核廢料棒美國會收, 低階的核廢料目前與大陸在談, 若大陸願意幫忙處理放在沙漠裡面, 那蘭嶼的就可以撤掉, 所以既然核四蓋了就用, 以後看60年有哪些新科技再換不遲
BigMac4Diet wrote:
要不要請您也google...(恕刪)


哇.................真的假的, 居然太陽能面板會爆炸

那這樣危險的太陽能面板 + 會爆炸的鋰電池 = 地獄

各大手機廠的鋰電池都爆炸過, 787的航太用鋰電池也爆炸過

這個系統必須在美國的莫哈比沙漠用, 因為不管是太陽能或風車, 沙漠是最好的擺設地點

鋰電池操作溫度: 充電45℃以下, 放電低於60℃,

我剛由埃及度假回來, 埃及沙漠下午溫度為46C, 所以若散熱沒有做好, 就等著比台灣手機爆炸還大的爆炸出現

還有東歐捷克冬天是零下20C, 要怎樣保證這個系統可以活過冬天, 不會結冰? 這你就不知道, 英國的工廠若溫度太低, 攝氏0度以下, 工廠就發生水管結冰, 同樣的情況在冬天發生並且沒有保溫, 那電池不死也凍傷

科學家要解決這些安全問題

但若說太陽能面板會失火, 那我就等我的律師告死這家美國公司.

在國外哪個白癡公司好膽在東西會爆炸還賣英國五十萬戶, 國外我們的房子都有保險, 爆炸幾次保險公司就會退保, 但我也沒聽過英國的保險公司不保有太陽能面板的住家

老實說, 那位先生自己承認說錯就好, 不用再凹, 說錯就認錯沒事的, 我又不會你哥哥會罵你

哪位立委? 可以說吧....... 哪間學校畢業的, 教成這樣

我下午還在英國的 IKEA 看到大陸的漢能科技在賣太陽能面板, 到底誰是瘋子

----------------------------------------------

手機放儀表板 曬60℃爆炸燒車

【黃瑞娟╱花蓮報導】熱到爆!花蓮一名車主本月初將休旅車停放在樹蔭下,未料中午時車輛前方竟竄出濃濃黑煙,警消獲報後趕緊將火勢撲滅,經調查發現,當時室外溫度高達攝氏三十二度,車內悶熱加上陽光直射,車內疑高達六十多度而造成手機起火;手機達人說,手機鋰電池遇高溫、高濕等情況,皆可能引發自燃或爆炸。

80萬車付之一炬
忘記將手機帶下車的林姓車主,本月二日上午十一時許,將車輛停放在樹蔭下後離開,而中午室外溫度高達攝氏三十二度,因日照方向改變,車內溫度疑高達攝氏五十度以上,導致車室悶熱。

警消表示,停放在樹蔭下的休旅車中午突然冒出濃濃黑煙,警消獲報後趕緊將火勢撲滅,車主發現價值八十萬元的休旅車付之一炬,一度懷疑是遭人故意縱火。

警消調查,若引擎或外部起火,汽油助燃會將車輛燒得面目全非,而該車輛儀表板塌毀凹陷,火苗燒穿前擋玻璃冒出濃煙,加上蒐證時找到一支燒焦變形的手機,經鑑定確定禍首為放在儀表板上的手機,讓車主懊悔直呼,「下次不敢把手機放在車裡了!」

手機焦黑
手機和電池燒焦變形,車主懊悔直呼「下次不敢了!」

3C不宜放車上
警消指出,案發時室外溫度超過攝氏三十二度,車體經烈日曝曬,內部溫度可上升至近七十度「猶如烤爐一般」,手機經曝曬容易引發電池短路,產生高溫起火燃燒甚至爆炸;另強調,除了手機外,3C電器或含酒精類芳香劑、打火機等,都是「不定時炸彈」最好不要放車上。

手機達人王阿達表示,鋰電池高溫、高濕或接觸不良等情況,可能瞬間放電產生大量電流,引發手機自燃或爆炸,建議選用原廠電池及充電器,若手機出現充電異常、發熱或膨脹現象,最好立即更換。
viccheng1925 wrote:
我可沒說他現在可以...(恕刪)


viccheng1925 wrote:
我只是認為他會對尖載用電有幫助

viccheng1925 wrote:
網賣台電,這是目前最多人選的方式,因為你的收入會大於你付出,並沒有什麼不好

你看看前幾天好天氣時太陽能發的電吧,一整天下來1萬出頭度,中間裝太陽能的用戶自己用的會有多少??看來你也清楚是賣給台電賺銀子了嘛


viccheng1925 wrote:
一片薄雲就快掛?真是奇怪,英國的案例,明明就自己寫一片雲會讓效率掉25%,有90%是機率是9K以下,可是卻一直認定只有1K是存在的。

後面的留言已經有人打臉你了

viccheng1925 wrote:
我想你一定沒住過南部,南部真的是常常會忽然下大兩後,忽然出大太陽,隅而還會邊出太陽邊下雨

然後呢,出太陽時都是萬里無雲嗎??

viccheng1925 wrote:
維他命本來就是補強用的,你徧要把他當食物、藥品來用,才來怪他無效,要把他丟掉

可惜這個補強的只是拿來賺這個快餓死的人的銀子,有幫助??!!

viccheng1925 wrote:
這裡真是有趣,說到核能,就說中國、韓國的核能增加,台灣不應該放棄,說到太陽能,就變台灣是台灣,國外是國外

因為核能比較不受氣候影響,重點她是穩定的基載,台灣的太陽能搞到現在除了賺台電銀子看不出來也甚麼大幫助
而且重點是,台灣現在缺的是基載

viccheng1925 wrote:
高於電價就不應存在?你自己列出的台電成本裡面有很多都高於電價,是否也應該比照辦理?好讓台灣立即停電,完成你的美夢。

如果可以我還真希望台電能停電幾天好讓一些人對再生能源的幻想破滅
高於電價的部分也是因為台電基載不足所以只好硬著頭皮用,至少那些是穩定可控的,至於太陽能,最貴而且不能風不能雨不能雲的,老話一句,除了賺錢之外很少人會拿來自己用的啦
http://technews.tw/2015/07/04/austin-energy-gets-1-2-gigawatts-of-solar-bids-for-less-than-4-cents/
奧斯汀能源表示,2015 年 4 月,奧斯汀能源提出 600 百萬瓦容量的太陽能電力採購需求,以符合 2025 年以前有 55% 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長期規劃,結果總共有7,976 百萬瓦容量的太陽能發電計畫投標,其中,有 1,295 百萬瓦提出的電力採購價低於每度電 4 美分,也就是說,不管最後是由誰得標,奧斯汀能源這回採購價肯定會低於每度電 4 美分,也就是約每度電新台幣 1.23 元,若加回美國對太陽能有 30% ITC 補助,則約每度電 5.71 美分,合約每度電 1.76 元新台幣。

2014 年奧斯汀能源與 Recurrent 的不到 5 美分合約價在當年看起來是破盤價,現在看起來卻是貴了 2 成,這也體現了太陽能的發展,奧斯汀能源在 2015 年 6 月於市議會上表示,太陽能科技日新月異,價格也隨時間直直落,更畫出近年來德州太陽能價格下降曲線圖,未來還有可能下探每度電 2 美分。



http://udn.com/news/story/6811/1042037-%E7%84%A1%E6%B1%99%E6%9F%93%E7%9A%84%E7%B6%93%E6%BF%9F%E6%88%90%E9%95%B7-%E4%B8%8D%E6%98%AF%E5%A4%A2
全球的太陽能成本從2000年至今減少了75%,能源儲存成本這十年來也下滑60%,代表太陽能價格與化石燃料相比愈來愈有競爭力,風力也是如此。

http://www.cna.com.tw/news/ait/201507020037-1.aspx
全球第 1季太陽能裝置量超過12GW,市調機構集邦科技預期,今年總裝置量可望達52GW,較去年成長約18%。




http://n.yam.com/cna/fn/20150706/20150706136816.html
經濟部公布104年第3期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競標結果,500瓩以下平均得標折扣率較第2期有升有降,各級距每度平均躉購價約4.37至4.86元間,今年太陽光電競標容量18萬瓩已達成。

--------------------------------------------------------------------------
再生能源的全球裝機量不停的上升,而成本不停的下降,每種能源有自己的問題,不管核能最後的結果是如何,再生能源在能源市場,己經開始佔有一席之地,科技總是不停的前進,今日的技術限制,不就是打破過去的限制而來,所以今日的限制在明日會變過去,沒有科技是等待而來,尤其是基礎建設。
電力系統除了基載一樣需要中載,尖載,也不可能因為基載無法解決,就連中載、尖載的電力也放棄發展,每種電力系統有其优缺點,所以各國有其能源佔比的分別,可惜台灣太多人以為只要有一種能源,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有的人把補貼視為毒蛇猛獸,卻是一種誤解,適當的補貼反而是有助於國家的發展,以最近印度通過立法為例,他通過立法補貼太陽能900億美元,錢還沒開始花,就立即吸引了不少太陽能廠商宣佈投入當地市場,鴻海和軟銀宣佈合作在當地投入200億美元,立即就吸入國外資金進國內,也開始創造了就業。反觀國內,用自己為是的正義,那個不行這個不要,造成國內生產和國內接單海外生產己經到交叉點,企業外移嚴重。
viccheng1925 wrote:
http://technews...(恕刪)

太罕見了,4美分的裝置容量。
原來還有2美分的裝置容量,那30kWhr裝置容量的太陽能板要價600美元,每年可以發五萬度電。
不用大腦也知道可不可能辦得到。

viccheng1925 wrote:
http://technews...(恕刪)



V大說得好....不知V大是否知道台灣平地面積只有10趴......

不知道要多大規模的綠能才足以取代核能....

在台灣..風力..水力..都有人抗爭....
九九歸一 wrote:
V大說得好.......(恕刪)

面積的問題請參考這兩篇轉門 轉門

台灣有什麼是不被抗爭的嗎?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