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IBA (XY)對,奧會(睪固酮)也對,很可能就是性別發展異常,本來應該發展成男生,但是發展過程,小弟弟沒長出來(自然也沒啥睪固酮),但發育出子宮(這種可受孕嗎?),看其他早期新聞,這比例似乎也不低,至於XY染色體對骨骼肌肉的影響多少,會不會比XX在骨骼肌肉上有優勢?運動比賽似乎得自己訂出規則話說,偶有時會看考古影片,往往古墓打開只剩下骨頭,不可能驗啥基因,都是從骨骼判斷,最重要特徵就是男女骨盆不同。JasonQ wrote:不對這些醫學知識只是...(恕刪)
是男是女是自我認知來的,就連中華民國法律都沒有對男女下定義。就連專業醫師都沒權利去判定男女,新生兒外觀有GG蛋蛋,父母沒異議,就男性。否就女性。如果新生兒外觀不明確,醫師也只能給專業的建議,讓父母選,要當男的還是女的,孩子大了,就讓他自己選,要當男的還是女的(或第三性)。醫師只能給專業的建議。別以為醫師有多大權力。不影響他人的狀態下,愛當男還是愛當女是你家事。比賽,講的是公平,要公平就要把規則訂好,照規則走。規則不可能完善,大家可以討論,可以批判,可以修正,就是為了公平。哪個規則沒修改過?一直都在修正不是嗎?大家該批判的,可以是IBA,可以是世奧,也可以是台灣體育鼠、不該針對選手。今天扯東扯西一大堆,90%都是立場意識形態在胡扯。說有利的就"僅本國人適用"。說不利的就"僅外國人適用"。說跟你一樣的,就好棒棒,說跟你不一樣的,就垃圾叛徒。迴力鏢,轉很快,下一個遇到不公平的,可能就是自己。前幾年笑人家中國田徑選手,不是笑得很爽,罵得很爽。人家還結婚生子了呢!!XY DSD 臨床樣態很多,生理上外觀上體能上,可能很女生,也可能很男生。列舉任何單一例子作為支持某論點,都是無意義的。最後公平才是最重要的,若覺得不公平的人很多,那比賽就沒有意義。
凡之夢田 wrote:如果IBA (XY)...(恕刪) 青春期以後會表現出來,女性比賽規則原本就比男性嚴格,有些人是認為雄激素分泌多的女性就只是女人中的超人,這是屬於她的天賦,如同雄激素分泌多的男性體能怪物一樣。
JINDERLANDOFFICE wrote:.XY DSD 臨床樣態很多,生理上外觀上體能上,可能很女生,也可能很男生。列舉任何單一例子作為支持某論點,都是無意義的。.(恕刪) 醫學上XY就是男生,有些會是XXY或XXY,這是屬於性染色體異常。
陳小春2525 wrote:醫學上XY就是男生,...(恕刪)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144101你們要不要叫這些婦產科醫師公開的把他們的專科醫師證明拿出來燒掉離開醫界?臨床上的醫師就說了沒有只靠染色體判斷的,出現不同步的情況也有合理解釋會以實際表徵為主,為什麼?因為決定一個人什麼樣子的是DNA合成出來的物質決定你會怎麼發展,不是DNA就直接決定了你的發展,你有那個DNA但合成不出對應有效的物質那就跟沒有是一樣的…還在那邊一直強調醫學上XY就是男性?
sonadora wrote:還在那邊一直強調醫學上XY就是男性? 別再提這種例子好嗎?對林選手非常不公平!因為~這個醫生的發言等於是說林選手"有病"....你也這樣認為嗎?--------------------當然,我們受LGBT團體的壓迫,不能說性別相關爭議叫"有病"但這只是"政確"的說法,並不能掩蓋醫學上"有病"的定義
sonadora wrote:https://udn...(恕刪) 針對各界熱烈討論的染色體XY,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也在臉書分享罕見案例。曾有一位媽媽來詢問寶寶性別,他見超音波上的特徵便告訴對方是「女性」,不料這對夫妻兩個星期後收到羊膜穿刺報告,竟一臉驚恐地回診問道「蘇醫師你跟我說是小女生,但為什麼報告上是寫XY?」。當下蘇怡寧心中一驚,趕快請媽媽再上超音波檢查台,仔細一看,寶寶確實有著女生的生殖器,讓他心想「是否實驗室搞錯了?」,並拜託夫妻檔再做一次羊膜穿刺確認,沒想到報告出來後仍維持相同結果「46,XY(即男性的染色體核型)」。雖然並非自身診斷的失誤,讓蘇怡寧鬆了一口氣,但也代表媽媽後續須接受一連串的檢測確認真相,而最終基因診斷的結果是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產生了基因突變,為雄性素不敏感症候群(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除了染色體是XY,其他表現出來的所有一切「就是女生」。-----------------------------------------------------------------------------------------------------------這篇最可怕的是雄性素不敏感症候群(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AIS),除了染色體是XY,其他表現出來的所有一切「就是女生」。敢作這種結論的絕對...................很勇敢!寶寶小時候都差不多,其實沒有男女之分,男女差別是被大人養出來的。青春期發育才是最大分歧點,醫師看得真是遠........AIS程度不同以男性養育者居多,實務上多俟青春期尊重其選擇。(牽扯太多生理心理外在環境因素)醫師一早就幫人家決定性別,真是勇敢。我以為還在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