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Q wrote:
柯文哲想法是基於財政紀律,所以地方政府經營社宅必須要能攤提社宅的建置成本
衍伸出來的結果就是租金根本沒辦法低....
李光耀玩金融賺錢,但不想製造泡沫,所以社會住宅是李光耀壓低泡沫,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手法。而且李光耀從英國政府那裏接收很多土地財產,取得成本低。
而且李光耀是用賣的,因為他認為租客不會愛惜房產,買的才會。然後他擁有90%的土地,只有10%是讓富人炒作,百姓可在90%土地上安居樂業。柯說學李。其實還差很遠。
柯文哲的土地如果是從財團接手,一開始取得成本就高,所謂財政紀律也沒有要挑戰土地泡沫的意思,在一個小點打轉,效果自然差。作為政府應該層次更高,比如交通就敢壓很低,因為這樣偏遠地區房子才賣得出去,如果交通敢這麼做,為何租金不敢,結論還是不敢挑戰房地大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