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水準,並不是從表面的硬體去改,首先先提升大家的水平。只要到過公園的公廁或是風景區的公廁,有些真的是臭到不行,電燈也不明亮,潮濕,地方都沒有財力請人定時清理,換個免治馬桶,可以想像得出來,且都要拉電線,明線更容易藏污納垢,所以並不是排斥,想的是現實面,尤其是維護面。一位候選人當提出政見,是要全方面,不是丟一個議題,花個錢,後面就不管,推給其他單位,這樣是負責任的態度嗎?這些花費每年都要編列預算,與各黨議員關係搞得不好,都靠黨部動用投票部隊,這樣的維護經費,真的有穩定性嗎?不會操到排擠嗎?
台灣很多公用設施是求有不求好,如果公園沒有公廁, 那就是大家隨地隨處大小便, 整個公園到處臭哄哄,如果有公廁, 至少只是臭公廁那一區其它地方至少還算乾淨,台灣建設都是用60分當標準, 不管你怎麼去搞但看起來就是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