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x5x5x2 wrote:
台灣諺語:有唐山公 無唐山嬤
胡說八道
綠營大捧的大戲-斯卡羅都演給你看從大陸走私姑娘過來。
除了走私,實際上還有更多是一起來的家眷。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2%B1%E6%B0%B8%E9%8E%AC
邱永鎬(1668年-1742年),大清福建省潮州府鎮平縣白泥湖(今日梅州市蕉嶺縣)客家人,後隨軍來臺。是清代屏東平原長治鄉一帶的開拓者,墾荒築圳,朱一貴事件及吳福生事件亦參與平亂,為六堆的重要人物之一。邱氏家族對當地貢獻良多,後代於臺灣綿延千餘人[1]。今日長治鄉長興村留有邱永鎬祠、邱永鎬圳等處以茲紀念。
生平
邱永鎬公祠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邱永鎬二十九歲時,隨戎伍隻身來臺,落腳台南。初於府城三郊行擔任夥計,略能讀寫文字,會打算盤,加之聰明伶俐,頗得器重[2]。後被派來阿猴(現今屏東縣) 發展業務。當時屏東附近仍是一片荒蕪的地方,居民不多,批發事業很難經營,邱永鎬乃在考察後回報,並決定前來屏東地區墾荒[3]。三郊行業主盧、林、李三姓提供資金,於康熙三十八年(西元 1699 年),以該筆資金向馬卡道族阿猴社購買土地。邱氏於是返回原鄉,召募鎮平(今蕉嶺縣)、程鄉(今梅縣)一帶邱、胡、廖、黃、李、羅等姓數十人,及其妻黃氏及子仁山、義山等來臺墾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