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yichun wrote:身為志願役砲兵(不是床上那種),要說明一下。中華民國炮兵的用途主要在於登陸防衛戰,敵軍登陸時砲擊灘頭。接下來本土防衛戰是在野外阻斷敵軍行進進入城市之前。 只是 台灣 城市鎮的 郊區 已無明顯的區別了...
Rembo464 wrote:自走砲就是要在幾十公里外,朝解放軍登陸灘岸轟擊基本兩三下,岸上都是解放軍屍塊了,後面的人看得都嚇尿了,登陸就塞車了台灣就靠掩體、坦克,阻止解放軍推進,困在攤岸上讓自走砲、榴彈砲繼續轟.... 可是 老共 的遠火就能從對岸打到台灣的火砲陣地.... (300km+)還在二戰時代的 "在幾十公里外,朝解放軍登陸灘岸轟擊" ....?Rembo464 wrote:台灣就靠掩體、坦克,阻止解放軍推進,困在攤岸上讓自走砲、榴彈砲繼續轟.... 原來台灣1450軍事思想還停在二戰?
sivisionceo wrote:解放軍都要登陸了,那就代表已經沒空優.沒空優,難道射程幾十公里內自走砲還躲得起來?不如多些增程火箭才比較有可能殲敵吧! 沒空優不代表空域敵機能自由自在飛翔,因為你還會有防空飛彈。俄羅斯就對烏克蘭的防空飛彈感到棘手。但也不可能為了對空,所以放棄全部對陸武器。武器本來就是要適度的搭配。
Dwing wrote:可是 老共 的遠火就能從對岸打到台灣的火砲陣地.... (300km+)還在二戰時代的 "在幾十公里外,朝解放軍登陸灘岸轟擊" ....? 自走砲.....沒【火砲陣地】啊。朝目標射幾發後,就立刻移動換位置了,這就是自走砲生存能力遠優於傳統火砲的差異,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