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校正回歸 並非新詞 ; BBC NEWS 已報導過 , 柯文哲必須多吸收新資訊

這禮拜的確診連續好幾天都剛好是2-300人,這基本上就很不可思議了.
每天從隨機的一批人檢驗,而最後確診的比例幾乎都差不多,光是這點
我就不相信每天報的確診人數,管你歸不歸.
backlog 是名詞。
陳部長所說"校正回歸"應是動詞。
樓主文法要重修
1450 一貫手法
不去檢討這些資訊代表的意義
只會去抓別人的語病 模糊焦點,故意把對手抹黑成無知
打韓的基本手法拿來打柯用而已

你怎麼不談談這些資訊這麼晚出現對疫情的影響?
為何要避開 520 為何要避開股市?
故意打模糊仗 拉一堆人吵架 模糊焦點
採檢量太多來不及化驗所以校正回歸
可以理解
但奇怪的是既然量太大來不及化驗
為何突然一天之內
可以把前一周的量都消化掉
然後一次公佈回歸前一周的量?

如果不是一天之內突然消化完
那為什麼不消化多少公佈回歸多少
而是要累積到周六才一次公佈?
怕的是什麼? 有什麼目的?
別在那扯柯p,大家都知道上星期是你大老闆重要日子,所以數字要被調控,

至於要用什麼機八回歸,早一點講大家都會體諒,結果過完520才爆是那招?

這個詞怎樣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明明好幾天時間可以先預告不預告,

淦~一群吸納稅人血汗錢的垃圾~
就乖乖說過去積壓的案子,而且到底檢驗量能造成的還是行政程序造成的也不說清楚,硬要用一個奇怪的詞彙來嘩眾取寵

backlog 根據英英字典 可以當名詞 也可以當動詞
Noun:
1.an accumulation of jobs not done or materials not processed that are yet to be dealt with (especially unfilled customer orders for products or services)
2.the large log at the back of a hearth fire
3.something kept back or saved for future use or a special purpose
Verb:
accumulate and create a backlog

常見的中文翻譯是
n. 積壓待辦事項;存貨;墊底大木頭
v. 積壓

backlog 原本是指放在火堆後方以支持火勢並提供能量的木頭。到19世紀晚期,特別在美國,這個字便被用來泛指任何儲存的補給品。根據牛津英文辭典的解釋,在30年代早期,這個字才產生現在所使用的訂單上的意義。
ksten wrote:
校正回歸 並非新詞 ; BBC NEWS 已報導過 , 柯文哲必須多吸收新資訊(恕刪)

看到一堆1450在拚命洗地,
唯一可想見的:不會只示範一次...
sivisionceo wrote:
這您翻的?可以想見綠(恕刪)


這位大大你跟我一樣,英文一定沒學全。用綠式英文就是這樣翻譯的,完全沒錯!我記得根據綠式英文的翻譯,台灣在前年底就通知WHO新冠肺炎會人傳人了。
不管字典怎麼翻
不管大家怎麼說
也不管是不是因為檢驗量不足積件

個人比較偏向 柯P 的說法
修正就修正 什麼校正回歸 (非原話 但基本意思是這樣)

就算要翻 我想比較合理的翻譯可能用 “回朔校正“ 也合理一點吧?

補充一下
今天的回朔校正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
今天 5/24 的案例 居然還有 5/15 的欸!
就算是回朔吧 說好的超前部署呢?
BBC內文你看了嗎? 瞭解這內文的原意了嗎?
柯P雖白目,但關鍵時期我寧願柯P是防疫指揮官。 我發現黨最大的問題是不用專家,只用自己人。

要打臉柯P,你差太遠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