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剉賽啊~當年咱們一起反對"美濃"水庫....

南部就是要爛,缺水活該
who care 。 反正我住北部。
茶太 wrote:
南部就是要爛,缺水活(恕刪)

沒有比較 沒有傷害
看那些 自稱幸福城市的用糞水就是爽
king97878 wrote:

還好當年沒有817...

不然....曾文水庫也是建不成哩!..側翼會搞個鸕鶿保育協會?後埔溪流台灣原生魚蝦啥米會?...地質破碎調查...…??地震???.....誓死反對...


應該是南化水庫,如果那時候市長是民進黨籍,水庫蓋不了,現在台南高雄就一起缺水了
heinzvon wrote:
應該是南化水庫,如果(恕刪)

高雄還在缺水嗎 ?
自來水廠繼續用糞水 ?

挖水井抽地下水 , 地層下陷 , 真的淹不怕
當然還是KMT跟馬英九的鍋

我反對歸反對
你沒有決策能力嗎?
反對你就不做嗎?
都是因為你沒做所以現在南部缺水...........

所以我現在要興建,南部人應該要把我當成神來拜
heinzvon wrote:
應該是南化水庫,如果(恕刪)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509000376-260118?chdtv


蔡賴蘇追思八田與一 見證台日情誼
04:102021/05/09 中國時報 劉秀芬 、 程炳璋 、台南



印象中....聯合國有個協會....???

對殖民者在殖民地所的建設....不得讚美歌頌,因為...一切為了"掠奪"....

咱們非聯合國會員,可以不用遵守....追思也沒啥!....

=====但是====

石門水庫
時間
水利設施
1947
台灣省政府成立,設建設廳水利局
1949
經濟部水利司成立
1953
阿公店溪阿公店水庫竣工
1955
經濟部成立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
1956
建設廳水利局改制為台灣省水利局
1959
霧社溪霧社水庫竣工
1960
中港溪大埔水庫竣工
1961
大甲溪谷關水庫竣工
1964
大漢溪石門水庫竣工
1970
後龍溪明德水庫竣工
1973
曾文溪曾文水庫竣工
1974
大甲溪德基水庫竣工
1977
大甲溪石岡壩竣工
1978
新店溪直潭堰竣工
1980
基隆河新山水庫竣工
1983
淡水河鳶山堰竣工
1984
鳳山水庫竣工、中港溪永和山水庫竣工
1985
頭前溪寶山水庫竣工
1987
新店溪翡翠水庫竣工、八掌溪仁義潭水庫竣工
1992
大安溪鯉魚潭水庫竣工
1993
曾文溪南化水庫竣工
1995
牡丹鄉牡丹水庫竣工
1996
經濟部水資源局成立
1997
台灣省水利局改制為台灣省水利處
1998
頭前溪隆恩堰竣工、大甲溪馬鞍壩竣工
1999
基隆河新山水庫加高工程竣工、高屏溪高屏溪攔河堰竣工
2001
大安溪鯉魚潭水庫二期工程士林攔河堰竣工
2002
經濟部水利署成立
2015
湖山水庫竣工


~~~~~~~~~~~~~~~~~~~~~~~只有天天"哥按"洨,絲毫無半點飲水思源之心~~~~~~~~~~~~~~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423000011KK02384

1.台北市瑠公圳:

由郭錫瑠父子發起,為了拓展新的耕起,在新店溪
上青潭溪,接引水元到台北盆地,工程耗掉約22年
才完成。

2.彰化縣八堡圳:

施世榜發起,為了彰化地區水源,引濁水溪灌溉農
田,便集資興建水利工程,經10年才完成,是清朝
時期最大水利工程,其範圍包刮彰化地區的13個堡
中的8個堡。


3.高雄縣鳳山市曹公圳:鳳山知縣曹謹發起,巡視鳳山各地時見高屏
溪有豐沛水源,便興建水圳,好來有人建新
水圳擴大區域,使台南市以南最大規模的水
利建設。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
「瑠公圳…其水自大坪林築陂鑿石穿山
引過大木梘溪仔口
再引至挖仔內過小木梘
到公館街後拳山麓內埔
分為三條:
其一由小水梘至林口莊及古亭倉頂等田
與霧裏薛圳為界
其一由大灣庄至周厝崙等田
水尾歸下陂頭小港仔溝
其一由大加蠟東畔之六張犁、三張犁口過梘
直至車罾、五分埔、中崙前後上搭搭攸等田
水尾歸劍潭對面犁頭標
入北港大溪
灌溉田一千二百餘甲」

大致解釋之:
瑠公圳圳水引自新店溪碧潭湖水
此圳橫越石碇溪(即今景美溪)時架設大木梘於溪上
此梘靠新店端稱「梘頭」
靠景美端稱「梘尾」(今天景美地名的由來)

到公館後灌溉水流分成三部分
西邊一部份
流往林口莊(即今汀州路)到現在的崁頂、青年公園附近
中間的部分往北
到大灣庄(即今大安區)一帶開墾地
之後流往下陂頭小港仔溝(即今松山機場附近)
東邊的部分
往大加蠟(即今信義區)
經六張犁、三張犁及車罾(在今大安區內)、五分埔、中崙等處
之後到塔塔攸(即今撫遠街、濱江街附近)
最後由劍潭進入基隆河

民國三年
瑠公圳將興雅庄支流給水路
加寬放大改成水圳
並延長至五分埔及中陂二庄後
永春埤、中埤、蝴蝶埤等地
(即今松山商職、瑠公國中、市立療養院附近)
私埤墾戶見瑠公圳水量充分
紛加入其水利組合

這幾十年台北市都市化的過程中
政府也將瑠公圳的灌溉功能轉變為衛生下水道
並在瑠公圳上加蓋馬路
而原先瑠公圳的兩條主要水道
就是現在台北市的基隆路及新生南北路

而在台大校園、溫州街附近
也看得到尚未加蓋的當時瑠公圳一小部分
(瑠公圳)

八堡圳圳頭在二水鄉倡和村檨仔寮,至鼻仔頭再分一圳和二圳。一圳原稱八堡圳又稱濁水圳,另名施厝圳,建於清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八間(西元1719年)間,由當時鳳山拔貢后陞兵馬指揮施長齡(又名施世榜)先生,籌集鉅款開鑿而成。二圳又稱「十五庄圳」,建於清康熙六十年(西元1721年)。兩圳於民前五年合併。

施世榜起先欲引濁水支流(註:因彰化全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故宜引濁水溪灌溉)灌溉東螺堡的構想並不成功,是後來有位不知其名的「林先生」授之以導流秘法才得已築成。

林先生教授的導流秘法之一,其中攔阻水流導入圳渠的利器 - 「籠仔窩」,是開圳成功的關鍵。它是以藤編成之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籠仔窩」不但於旱季有導水入圳的功用,雨季且能堵濁水溪水氾濫侵蝕河堤之功能。濱濁水溪旁的二水鄉,每屆雨季「籠仔窩」均發揮最大功能,對二水鄉民生命財產提供了無限的保障。
彰化早在明鄭時期,漢人的武力團體就已經進入彰化,在平埔「半線」社(今彰化市區)附近設立營盤,八堡圳也在清初康熙年間開發,故圳名保留當時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稱,稱為「保」,日據時期也稱「堡」。「保」就是保甲制度。一個「保」相當於現今的鄉鎮區域,保之下還有許多村莊。

當時,古彰化縣轄區,包括十三個半的「保」區,八保圳,顧名思義,就是涵蓋了八個保區的水圳,故稱「八保圳」,清代與日據時期又稱「八堡圳」,一直沿用至今。

八個堡名及其涵蓋區域:
1、東螺東堡:今天二水鄉全部、永靖、田中、田尾的局部。
2、東螺西堡:今埤頭、溪洲及田尾局部,北斗鎮全部。
3、武東堡:今社頭、田中、員林的局部。
4、武西堡:今員林、溪湖及田尾鄉的局部。
5、燕霧上堡:今花壇鄉全部、秀水鄉局部。
6、燕霧下堡:大村鄉全部、員林鄉大部。
7、線東堡:今彰化市全部、和美鎮局部。
8、馬芝上堡:鹿港鎮及福興鄉、秀水、埔鹽的局部。
(八堡圳)


~~~~~~~~~~~~~~~~~1450,817.....生在廝、長在廝......有誰提起過?祭拜過?....

白河水庫很早就乾涸了....瑠公圳、八堡圳、曹公圳.......一天24小時...每分、每秒.....灌溉著良田....

PS:...KMT...KMT....KMT...........

一切不都還是KMT地錯????....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king97878 wrote:
蔡賴蘇追思八田與一 見證台日情誼(恕刪)



見證台日情誼~~~~
蔡英文爸爸是日本籍喔
很多人都是真的痛到了,才知道什麼是痛

改天只要大缺水缺電,大停水停電
連工作都沒辦法的時候
才知道什麼是痛的


就像有些人反對蓋基地台
結果沒信號了才在那邊哀哀叫

像某縣市不蓋焚化爐
結果垃圾堆成山
還要拜託其他縣市幫忙燒
暗 黑 wrote:
見證台日情誼~~~~(恕刪)


不知是在追思三小....

長輩口述....

當年,種的白米...是要供給"皇軍"粗地....

呆丸郎...如果偷藏白米、偷粗白米......被抓...

就會被抓去當眾......鞭刑....供卡撐.......打到屁滾尿流...


哭天搶地.....就是要當眾"羞辱".....你...

不過...那些三腳仔.....可能可以不用天天粗番薯吧???

不過屁股開花兒....至少頭還黏著身軀....

咱愧對先人...




PS:...惟有誠實的面對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