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其邁【工業4.0】可行性評估

前幾樓有人說郭董實施的地方在大陸。沒錯,所以郭董減少雇用的是大陸勞工。而且是大量的大陸勞工。

而目前是高雄在喊,真的實施下去,減少的不會是高雄勞工雇用數嗎?4.0當然會帶動產業升級,帶動薪資。不過工作機會也相對較少。
一個月薪十萬的工程師,VS十個月薪三萬的技術員。該如何取捨?
可以問一下樓主 是哪裡人嗎?

高雄經歷了 轉型之後 還是只能再引入勞力密集的產業嗎?

這樣北漂族就可以回家了嗎? 還是北漂的人 都是只能做這種職業嗎(一個月3萬)? 應該不是吧

我的同學讀理工的 沒人留在高雄 就是因為高雄長期在科技化的潮流 被邊緣了, 所以 以樓主之高見
高雄應該繼續被邊緣的意思 我想這樣全台首富一定指日可待

未來的世界 勞力是沒用的 如果不在自我提升 下場可知

至於房地產長期來說 實在沒有看多的理由 以後店面閒置會是常態




雖然這個口號是騙錢用的

但不可否認,未來低階勞力會被機器取代是趨勢

只是短期內很難所有企業都達到

估計至少還需要10年以上時間



且不是所有企業都有能力這麼做

但未來低階勞力的確會造成失業是確定的


想活下去,只能趁機多學習一技之長



雖然我也希望高雄房價下修

但低階勞力的人本來就買不起房,要影響房價,恐怕有限
台北n字型全面向下 高雄N字型向上(除了部分數年前炒作熱區向下) 懂了嗎?



Mr.sunshine wrote:
可以問一下樓主 是哪...(恕刪)


大哉問啊!

工業4.0需要產官學的配合

第一,要升級工業4.0。人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長期規劃,目前就業中的勞工要提升到4.0的標準不容易。
第二,基礎工業也不可少。
第三,並非只有科技廠可以升級,傳統產業也是可以升級的。

至於北漂青年,有一些是高雄沒有適合他專業或興趣的工作,這一般都是非工業性質的工作
[我家裡二個清華PH.D,我應該比你清楚實質內容]
其實,你家裡有幾個PHD,跟你懂不懂工業4.0實質內容毫無關係
就你所引用的新聞&妄下的結論來看,就算你家裡有100個PHD,個人認為你還是不懂工業4.0

就是麒 wrote:
[我家裡二個清華PH...(恕刪)


歡迎你發表高見
而不是因反對而反對

起碼本人整棟下來,也發表了一些論述
您的高見呢?
工業4.0,就是產業升級,機器人取代「部分」人力,
勞工量會減少是一定的。
如果,工業4.0能成功,勢必要面對勞工失業,勞工轉型的問題。

先別想這麼遠,事實是這樣的:
1.高雄市民應該記得,早在2008年,郭台銘就喊著要投資高雄。如今投資新台幣19億元高雄軟體園區育成研發大樓暨雲端資料中心,當時承諾的3千個就業機會,現在只有500名員工。卻在美國投資金額100億美元建液晶面板廠。因為美國把郭台銘當寶,陳菊把他當屎。
2.台積電不選高雄設廠,因為缺水缺電,跑到台南設廠了。
以上兩個投資失利,陳菊表示失望,綠議員表示別欺騙高雄人。
哀...到底誰失望?誰被騙?
3.義联集團很挺高雄了,在高雄有飯店、觀光、醫院、大學等投資。
2010年的自由時報是這樣寫的「林義守會陳菊 加碼投資高雄」
新聞中提到【陳菊:爭取中國觀光客,南進南出】 <---以民進黨的辭典來翻譯,出賣高雄
所以,當然要守護高雄,當然要反併吞。
如今,陸客少了,義联集團因缺水缺電卡環評等問題,到印尼投資鋼鐵廠了。
蔡英文對經濟問題的回應是什麼?


這樣的話術,勞工是否很熟悉?
「勞工要自立自強,加薪休假,你們要自己跟老闆說」

工業4.0,是國家級政策,不是高雄市長能做的。
「食醫住行」的醫療這塊,就跨了多個中央部會。
還有,高雄有足夠的硬體設備嗎?建設的錢在哪裡?

tomplua wrote:
工業4.0需要產官學的配合


公司近來也在準備推4.0,老闆前幾天說公司未來三年內退休人數將超過200人,要用工業4.0來應付這批退休潮...我確定沒聽錯,不是大量招募新人遞補。

我比較不懂的是這升級政府是處在哪個角色?

以富士康手機工廠來看,以往是以人工方式做組裝。升級後全部是機器人無間斷的組裝,效率良率提升。

候選人說要做工業4.0, 是給錢給工廠提升自動化? 還是鼓勵工廠做升級? 工廠要是有錢早自己做不是嗎?

其次,電力是否跟的上? 24小時無間斷的工廠不耗電嗎?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