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量會減少是一定的。
如果,工業4.0能成功,勢必要面對勞工失業,勞工轉型的問題。
先別想這麼遠,事實是這樣的:
1.高雄市民應該記得,早在2008年,郭台銘就喊著要投資高雄。如今投資新台幣19億元高雄軟體園區育成研發大樓暨雲端資料中心,當時承諾的3千個就業機會,現在只有500名員工。卻在美國投資金額100億美元建液晶面板廠。因為美國把郭台銘當寶,陳菊把他當屎。
2.台積電不選高雄設廠,因為缺水缺電,跑到台南設廠了。
以上兩個投資失利,陳菊表示失望,綠議員表示別欺騙高雄人。
哀...到底誰失望?誰被騙?
3.義联集團很挺高雄了,在高雄有飯店、觀光、醫院、大學等投資。
2010年的自由時報是這樣寫的「林義守會陳菊 加碼投資高雄」
新聞中提到【陳菊:爭取中國觀光客,南進南出】 <---以民進黨的辭典來翻譯,出賣高雄。
所以,當然要守護高雄,當然要反併吞。
如今,陸客少了,義联集團因缺水缺電卡環評等問題,到印尼投資鋼鐵廠了。
蔡英文對經濟問題的回應是什麼?

這樣的話術,勞工是否很熟悉?
「勞工要自立自強,加薪休假,你們要自己跟老闆說」
工業4.0,是國家級政策,不是高雄市長能做的。
「食醫住行」的醫療這塊,就跨了多個中央部會。
還有,高雄有足夠的硬體設備嗎?建設的錢在哪裡?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