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以核養綠」公投 張善政:制衡執政黨惡法
「以核養綠」公投邁入第二階段,8月底前須達成30萬份連署,才能趕上年底大選投票,能源終結者創辦人、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今天表示,經過1個月的努力,目前已累積5萬多份連署,雖然離目標有一段距離,但近期「每天平均都有三、四千份連署送進來」,他認為剩下一個月仍有爆發力,同時黃士修也提到,此次的公投只要年滿18歲便可參與,因此呼籲年輕朋友能夠站出來,「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不要給少數大人的利益所把持。
行政院長張善政、行政院前政委蔡玉玲、議題製作所共同創辦人錢念群、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長李敏與「珍視」溝通創作事業創辦人謝宇程,共同舉行「四百年來第一戰,自己的未來自己救」記者會,力挺黃士修發起的以核養綠公投。張善政也說,自己已經送出了連署書了,他認為,現在黨意優於民意的事情太多,執政黨以多數通過太多惡法,公投可以制衡這樣的事情,「人民可以把不OK的法律PK掉」,這是年輕人參與公投很重要的目的。
對於近年蔡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黃士修指出,這幾年推動再生能源的結果,卻反過來破壞環境生態,直呼「這是本末倒置的事情」,有不少在地環團人士焦急地請他幫忙,他呼籲,應該要用成熟的核能來讓還未成熟的綠能有發展空間。
另外黃士修也針對「以核養綠https://www.green-nuclear.vote/」提出三層看法:第一,核能是國際上認定對環境衝擊最小的發電;第二,要用成熟的核能替代不成熟的綠能,培養發展空間;第三,可以避免大規模的生態破壞,讓自然生態留下生養休息的空間。
目前以核養綠公投連署距離目標30萬份https://www.green-nuclear.vote/連署還有25萬份,離8月底僅剩20天,平均一天要有1萬2千份連署書。對此,黃士修很有自信,認為剩下一個月會很有爆發力,全台已經有70個連署據點,下周會持續展開全台巡迴連署公投。(林惟崧、實習記者葉豐瑋/台北報導)
馬英九:重視再生能源 所以要以核養綠
蔡總統大力推動再生能源,並批評前總統馬英九「以核養綠」的主張,馬英九今天(15號)出席「2018台灣競爭力高峰會」時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是在他任內推動,他任內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和發電量比例都有成長,他非常重視再生能源,但希望是「以核養綠」,等綠能可以接手的時候再接手(繆宇綸報導)
馬英九說,台灣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投資不足,投資不足的原因是電力可能不足,執政黨很早就提出「非核家園」,其中20%是再生能源,但被彭博新聞社智庫認為是「遙遠的遐想」,評估最多只能做到9.5%。即使日照充足,太陽能每天只能發電3.5小時,風力是7小時,不能成為24小時發電的基載電力,在運作上比較不穩定。馬英九說,燃氣最大的問題是供應不穩定,安全存量只有7天,煤炭是一個月,核燃料則有18個月,因此OECD將核能視為「準自有能源」,他擔心如果我們的能源政策沒有比較大的改變,投資就不會有大幅度的增加。馬英九強調「以核養綠」較為可行,但政府現在做的是「以綠廢核」。馬英九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是在他任內推動立法的『再生能源佔總發(購)電量比例,扁政府時代成長0.7%,我任內成長1.5%,蔡政府時代則有0.2%。所以我不是不重視再生能源,我非常重視,而且我們的作法就是「以核養綠」。核能你不要廢掉,再生能源你培養它,等到它長成了,能夠接手就接手......』
馬英九說,這就像年輕人剛出社會找工作,要「騎馬找馬」找工作,現在的作法卻是把核四燃料棒運往國外,這是「棄馬」,甚至是「殺馬」,讓他這個姓馬的真是「情何以堪」。
東電來台談福島》災後日本仍繼續推核電 梁啟源:台灣沒發生核災,為何就全都不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福島核災,在這之後,台灣陸續出現廢核的聲浪,總統蔡英文也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但同時,民間也有擁核團體,並於日前發起「以核養綠」的公投連署。而日本在經歷核災之後,日政府仍繼續推行核能,並預計在2030年將核能發電占比達到22%。相對於日本,前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則是說,「台灣沒有發生核災,為什麼就全部都不要?」
為了讓民眾對核能議題更加了解、清楚日本核災後現況,以及替8月底將到期的連署做宣傳,今(16)天上午,中華核能學會特地邀請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副會長廣瀨直己,及其他學者等人共同召開「福島復原現況:日本東京電力重建之路」研討會。
中華核能學會16日舉辦「2018福島復原現況:日本東京電力重建之路」座談會,並邀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左至右)、前政務委員梁啟源、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前原能會主委蔡春鴻、台電副總經理蔡富豐出席與談。(顏麟宇攝)
梁啟源表示,日本跟台灣同屬島國,地理環境等極為類似,不過「日本發生福島事件後,還要重啟核電,但台灣沒有發生核災,為什麼就全部都不要?」梁啟源質疑道,在福島事件後,31個有核電廠的國家中,僅有德國及台灣要廢核,他認為,短期之內要廢核是不可能,依照目前核一、二、三廠每年提供的發電量約占15%到20%,倘若廢核將產生如此大的能源缺口;而政府預計將去年占4.9%發電量的再生能源,在2025年時提升為20%,對此梁啟源說,實際上台灣的太陽光電,目前每年產能只增加極少量,倘若要達到政府的目標,需要至少35年,「怎麼可能8年就達到目標呢?」
「不僅重啟,日本還預計再蓋新核電廠」
至於為什麼發生福島事件後,日本還是決定重啟核電,廣瀨表示,這是國家的政策,「即使發生核災,國家仍認為必須繼續推行核電。」他提到台灣其實跟日本一樣,能源幾乎都是仰賴進口,日本有93%是仰賴進口能源,換句話說就是僅有7%的能源自給率,廣瀨認為,「這是非常有危機的數字,幾乎能造成國家沒辦法存活」,即使未來再生能源的占比增加,但還是沒有辦法百分之百仰賴,「因為不能保證每天都大太陽,或是每天都起風。」
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表示,核能才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給,他甚至說,沒有能源,絕對沒辦法幫助經濟發展,更牽扯到國家發展的問題。(顏麟宇攝)
廣瀨直己表示,核能才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給,他甚至說,沒有能源,絕對沒辦法幫助經濟發展,更牽扯到國家發展的問題。此外,日本不僅重啟核電,廣瀨表示,還預計再蓋新的核電廠,並預計在2030年將核能發電占比達到22%。
梁啟源:台灣比日本缺電情形更嚴重
對於台灣的能源狀況,梁啟源補充說,台灣比日本更嚴重,有98%是仰賴進口能源,政府還計畫在2025年前,將天然氣占比從3分之1提升到2分之1,但是核電燃料1台飛機運過來,可以用1年半;天然氣則是每個禮拜都需要1到2艘船運燃料進來才夠。另外,梁啟源認為,台灣比日本缺電情形更為嚴重,也面臨到電價上漲、溫室氣體排放高等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再仔細想想這個政策。
815大停電滿周年… 不缺電? 賴揆沒說的真相
報載行政院長賴清德十三日邀請工商業界代表一同參訪台電林口電廠,即便業界領袖當場要求政府重新考慮使用核電,賴揆仍於致詞時表示,「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是既定政策,再生能源足以填補核能發電,台灣的電絕對夠用」。事實上,賴揆上個月接受電子媒體專訪,談到五缺的缺電問題時,便已抱怨「剩的不夠多,把它渲染為缺電,而且大肆渲染,甚至影響民心、影響投資,這個實在是不必要。」
執政黨習慣性推卸責任已非新鮮事,但把民眾與工商界對缺電的憂心,歸責於所謂的「渲染」,只能說政府的鴕鳥心態已到無堅不摧的地步了。試想,如果沒有經歷去年的八一五全台大停電,如果沒有經歷今年五月以來因降壓供電所導致的頻繁跳電,民眾會如雪崩般地對政府的能源政策失去信心嗎?
政府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發電,尤其是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想要完全取代基載核電,非得搭配大規模儲能設施不可。對於幅員廣大且水力資源充沛的國家而言,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歐洲國家如瑞典與德國,均可透過抽蓄水力設施的大量建置,達到儲能的目的,遇到發電過剩或是供電不足的情形,更可透過歐陸電網加以紓解。
反觀台灣,我們已經沒有腹地可供增建大量的抽蓄水力設施,更沒有鄰國電網提供任何支援,適用於台灣的大規模儲能裝置只剩技術尚未成熟的超大型液流電池或超級電容。據此政府更應透過「以核養綠」,一方面繼續使用穩定且便宜的基載核電,另一方面則穩健、不躁進地擴充再生能源,同時提升相關研發的經費規模,以加速儲能技術發展。為有效抑制碳排與空汙,以核養綠才是將火力發電的裝置容量控制在可接受範圍的有效作法。
至於賴揆口口聲聲強調的不缺電,到底真相為何?為消除民眾的缺電疑慮,賴揆曾說,明年開始從北到南,包括林口電廠、桃園大潭電廠、苗栗通霄電廠及高雄大林電廠都陸續並聯後,明年有把握備用容量率可達十五%,達到社會要求。
事實上,明年新增機組只有林口新三號機與通霄新二號機,大林新機組早在今年加入實質發電,大潭新八號機則規畫在民國一一一年才會上線,而這還是工程進度嚴重延宕的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依然準時完工的情境下方能達成。其實,賴揆的宣示中遺漏的是,明年有大林五號機及協和一、二號機等三部火電機組必須除役,新增機組與除役機組的裝置容量相抵後,也不過增加廿萬瓩的裝置容量。請問賴院長,明年的備用容量率要如何從今年的十%以下提高至十五%以上?
八一五大停電事件已滿周年,想要以綠廢核的政府在面對再生能源及相關儲能技術發展進度嚴重落後時,端不出任何具體有效的作法來解決眼前的缺電問題。目前供電占比超過十%的四部核電機組停止運轉日,有可能便會成為供電災難的開始之時,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王明鉅:蔡政府拒以核養綠 大潭七千年藻礁註定消失
台大醫院麻醉科教授王明鉅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去年八一五全省大停電的癥結至今未解。大潭天然氣電廠的整個供應管道仍然只有單迴路,沒有備援設計。因此對執意推動非核家園的蔡政府而言,勢必只有犧牲環團亟欲保護的七千年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否則作為取代核能角色的天然氣,他說「全靠每一分鐘都不能停也不能故障的36吋海管來供應,一點安全存量通通沒有,這樣的大潭天然氣發電廠,實在太危險也太脆弱了。」
評論》815大停電周年 國民黨對核養綠壁上觀 甘做非核禁臠
挽救核四! 核終發動825圍車站救台灣
王明鉅指出,發電量高達498萬瓩、國內第二大的桃園大潭天然氣電廠。到此時此刻,卻是一個從燃料供給,管路供氣與控制,到電力輸出,都只有一套,全部都沒有備援的系統。大潭使用的天然氣,每小時要由來自臺中港接收站與天然氣儲存槽,經由36吋的海底管路,送出600公噸的天然氣。才能供應大潭的7部機組發電。
他表示,「只有一條海底管路。雖然有另一條陸路,但不能說換就換。所以無論任何原因,只要臺中港無法經由這條海管送出天然氣,台電就即將斷氣了。」去年4月27日與8月23日,就分別發生過一次海水泵故障無法送氣,讓台電擔心無氣可燒,必須緊急降載近200萬瓩的事故。只是因為海底管路長達135公里,所以管路中還有剩一點天然氣,可以再燒一陣子。
他說,就算天然氣一直送到大潭計量站,其設計卻仍然是由一個控制器,控制著所有天然氣入口,仍然只有一條天然氣管,把所有的天然氣送到電廠。他指出,「去年的815就是這裡發生問題,因為距離電廠太近,管路中剩下的天然氣太少,所以造成瞬間415萬瓩的電力全部消失,從而造成了全省大停電。」
他感慨到,「天啊,未來將是世界第一大的火力發電廠,現在也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天然氣電廠。竟然從燃料的供應開始 ,接下來的廠內管路,一直到廠外的電力高壓傳輸,全部都沒有立即備援的設計。現在每天都負責至少14%台灣電力供應的大電廠,竟然從頭到尾,全部都是單線供應,毫無備援。」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錯,臺灣就會停電限電。
他指出如此脆弱的狀況臺電、中油都知道,但是「為了2025的電力缺口,一切都要趕趕趕。」王明鉅說,「不是真的缺電了才叫缺電。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是事實,重大傷害已經造成。只要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缺電,就叫缺電。」「這就像健康與醫療一樣,預防疾病發生,絕對是重於很會治療疾病。」
真相是,就算是核二延役,就算是核四啟封續建,大潭仍然就近就要有一個天然氣接收站。「因為它的發電量已經太大了。已經太大,大到一切都來不及了。」
大潭的七千年藻礁,從選定那兒作為天然氣發電廠開始,就註定保不住了。現在要再變成世界第一大,發電量740萬瓩高達核二3.5倍的火力與天然氣電廠,又怎麼可能保得住這些天然藻礁呢?
他指出,政治人物為了選票,既要環團的選票,也要企業界的選票。所以對於核能發電、深澳電廠、天然藻礁、空氣污染,所有這些兩難的問題,全都不願意明確表態。「他們不願意明確表態,沒人能逼他們表態。」
但是事實與真相就是如此。不願意面對這個真相,就不能去解決這個真相背後的問題。不解決問題,傷害就會發生。如果臺灣能源的未來不能被妥協,那就先從說真話與面對真相開始吧!
王明鉅醫師的分析,具體解構了我國長期在民進黨意識形態的神主牌,及環保團體以不實資訊造謠恐嚇人民下,造成政治人物無視專家學者多年來的掙言,「捨科學就民粹」決定能源政策。民進黨意識形態凌駕一切,而國民黨中央為了選票甘做非核家園的禁臠,現在唯有公民自己認清「自己的肺只能靠自己救」,用以核養綠公投逼民進黨,否則臺灣只有「高空汙、高物價、高電價」的「三高家園」的黯淡未來,屆時受害最深的絕對是一般民眾。
風評:中華信評的「能源風險」,可能超乎預期!
中華信評日前發佈最新的信用展望報告,列出台灣產業在今年下半年面臨的9大主要風險,其中包括「能源政策風險」;但也不過數日前,外界又聽到總統、院長都自信又大聲的告訴我們:台灣不缺電。
實情是:台灣的能源風險才開始,要一路震盪8-10年才能塵埃落地,至於「落地」後是一個綠營口中「安全、乾淨」的美麗新世界,還是一個缺電又霧霾滿天、產業與經濟俱受創的地獄,那就不得而知了。
依照中華信評的報告,下半年國內產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從貿易戰、匯率波動到兩岸關係等等,同時也有能源政策風險。中華信評認為台灣能源政策風險「正逐漸增加」,尤其台灣發電備轉容量過低,造成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度風險正不斷擴增,一旦缺電對高耗能高用電的科技業、鋼鐵、水泥及化學產業影響最大。
不過,所謂下半年的「能源風險」,應該不是下半年而已,而是可能要「綿綿無絕期」的存在─至少8-10年,只要去看看台電網站的供電比例就知道了。
現階段核二、三占的供電比大概在10%左右,核一則已經進入準備除役階段,未來核二、三也陸續要除役,到2025年全部核電除役。這代表的是未來7年供電能源要少掉1成左右,以裝置容量而言是少了380萬瓩,以發電量而言,核二、三除役,每年少掉300億度的發電量。
依照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要以綠電代替減少的核電,因此才會大規模、甚至寧可當國際「盤子」的以高價收購風電。這個政策有2大問題與風險,第一個是綠電的進度是否能銜接上核電除役時間;離岸風電的海事工程難度既高又有先天的不確定性,加上過去台灣的大型建設計劃無一能如期完成,風電大概難例外;依照國際專業能源團隊的估計,蔡政府規模2025年綠電占比20%,但其估計只能作到10%不到。
第2個問題是即使綠電達20%後,其實也不能代替核電;核電是不分季節、不論日夜都能穩定供電的基載電力,但綠電就「挺有個性」─時供時斷,時有時無;無風、夜晚、陰天,綠電就沒了;甚至以季節論,全年電力高峰的夏天,風電的供電少,少到只有裝置容量的個位數比例。因此,綠電代替核電是百分之百的謊言。
專家都知道蔡政府在說謊,蔡政府自己也知道自己在說謊,所以一直在增加火力發電,不僅在原有火電廠要增加機組,同時也要新蓋電廠。但新增機組、新蓋火電廠都面臨程度不等的抗爭壓力,燃煤電廠固然被大力反對,要用天然氣發電,也因接收站問題未解決而難掌握時程。
更何況,只要台灣經濟正常成長、產業持續發展,用電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連要維持持平都不可能,因此未來缺電風險是高了。企業界一直對供電風險擔心,其來有自;特別是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隨著製程的升級,用電量快速增加,單是台積電在南部投資新設的五奈米、三奈米新廠,所需要的用電量就能吃掉整個電廠的電力。
蔡政府也知道「以綠代核」是謊言的明證,不僅是非蓋深澳煤電廠不可的堅持,還有官方也承認的火電大幅增加,依照台電的規劃,到2025年時,單是天然氣發電增加的量就要達889.6萬瓩─等於增高2個大潭發電廠的數量。台電是要大家「安心」,因為這個發電裝置容量比核一、二、三還高;但這也同時代表其造成的空污也比沒排放的核電多出許多。
至於總統、院長紛紛以近期天氣熱、用電量多,備轉容量率仍有6%,來作為「台灣不缺電」的證據,這是毫無專業的政治話術,是讓人無言以對。以國際上來看,各國要求的備轉或備用容量率數字,因用電量多寡、電網大小、地理因素、及所能忍受的風險值不同而相異,但全部都在10%以上,新加坡的備用容量率甚至達30%。
再以國內而言,過去的經驗顯示,備轉容量率掉到6-7%以下後,限電的機率大軍增加。賴清德說「備轉容量率有6%,代表電力有剩」,是毫無專業甚至沒有常識的說法,對供電的風險控制一無所知;如果賴的說法為真,那些要求並維持10%以上的國家,豈不都呆頭、白白浪費10%電力?
蔡政府對其能源政策的堅持,顯然是不願回頭;民眾只能期望綠營官員不是「能源神棍」,到2025年時,蔡政府承諾民眾的「非核安全又乾淨、不缺電、電價不漲」的樂土真能來到。但如果這個樂土未出現,台灣恐怕也再難回頭,只能承受其缺電、空污增、電價漲的多重惡果了。
815大停電滿周年 網友諷:小英讓台灣供電更脆弱了
去年的815全台大停電,讓人驚心動魄,事情過了一年,中油公司改善了嗎?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說,沒有,且台灣的命都押在大潭天然氣發電廠上。有人找到去年大停電後,小英臉書寫著「我們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今天的事件只會讓我們的決心更堅定」,網友反諷小英讓台灣供電更脆弱的決心怎麼如此堅定?
王明鉅在臉書PO文指出,中油公司對記者詢問的回應是,雙迴路部分則要與台電協調,將安排機組歲修期間進行管線施作。他反問,那為什麼去年冬天機組歲修時沒有施作?
他猜是因為去年冬天電力供應非常吃緊,所以大潭天然氣電廠沒有一天能不燃氣發電,根本沒辦法暫停,誰又敢更換加上第二條管路呢?
當政府非要在2025執行非核家園,大潭天然氣電廠只要變得更巨大,大到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它光是天然氣發電機的裝置容量就高達738萬瓩,是目前核二電廠的3倍半以上。可是每個核電廠都有1、2兩條345KV的電力高速公路,把核電廠裏發出的電,送到全國電網上,大潭電廠卻只有一條架在巨大的高壓電塔上的345KV電力高速公路。
王明鉅說,台電本來再增設一條345KV的電力高速公路,但今年四月改變計畫,改建一條161KV的快速道路,從台61線西濱公路把電送到林口電廠。台電在環差分析中所提出來的理由是,把電先給區域用,再送到全國電網,這樣工期比較短只要60個月。因為如果建345KV電力高速公路,工期要93個月。
王明鉅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2025核電停用,因為核電停用,大潭要全力增加發電機組。2022年就要到位,不然就會缺電。所以2022年就要有新的輸電公路作好,不然就算有發電機發了電,如果沒有電力公路,電也照樣送不出來還是缺電。
為了2022年的新增發電機組,只好改變原本的一切計畫,放棄電力高速公路,只用能快快建好的快速道路,738萬瓩的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只有唯一的一條電力高速公路把電送給全台灣。萬一雷擊、萬一颱風把唯一一條電力高速公路的一座電塔吹倒了,屆時全台不是大限電,就是輪流分區大停電。
但如果核二延役、核四啟封,在二至三年內龍門1號機投入商轉,大潭至少可以不必立刻變成那麼巨大,就算要再增加發電機,也可以有些喘息的空間。
非電力專家卻一再嗆能源政策 台大醫師:因為我愛台灣
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批評2025非核家園不切實際,建議以核養綠,從去年815大停電之後,他研究台灣的能源與電力問題,在臉書上寫了超過9萬字的文章,每篇都引起熱烈討論,許多人質疑他不是電力專家,為何一再嗆能源政策?王明鉅笑說,他是台灣醫界少數支持核電的異類,但他會這麼做,是因為愛台灣。
王明鉅在臉書PO文指出,在去年815大停電之前,他不了解「電從哪裡來」。過去他反核,也支持2025非核家園,更何況核四都已經封存了,反核大業已經取得了重大勝利。
但在815大停電之後,有位台大學弟加他臉友,傳了一些有關天然氣發電的資料給他看。那是他理解台灣能源與發電的開始。很快發現,學弟支持台灣該繼續發展核能發電,雖然他有點驚訝但並不排斥。
王明鉅說,在台灣醫師中學弟絕對是異類,台灣醫界支持核能發電的比例可能小於一成,不久,「我被他帶壞了,我也變成了異類。」
二個月前他與清大李敏教授第一次見面,李敏告訴他,要在8月底之前,推動30萬人連署「以核養綠」公投。他心裡的OS是「不可能」。李敏告訴他,他們知道很困難,但為了台灣他們一定會努力到底。
他允諾會努力把這個複雜難懂卻又無比重要的議題,用各種方式來讓更多人理解,然後用公民投票的方式,作出最後決定。
王明鉅指出,帶壞他的學弟王醫師在診所執業,天天在他的診所裡鼓勵診所病人連署「以核養綠」。他知道學弟是因為了解這件事對台灣的重要性,如果不作會對台灣造成的傷害,所以他全力以赴。
這位診所醫師,和他這位大學教授一樣,會這麼努力作這件事,純純粹粹只是因為他們愛台灣。希望台灣別因為政治信仰,就斷送了所有年輕人未來能有穩定又低成本能源的機會,那對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太重要了。
他歡迎大家來連署,用對台灣的愛,讓台灣的天空更藍、空氣更好,讓台灣更有電。可直接下載https://tinyurl.com/y8xuelrf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