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企業出走潮反映台灣「四大皆空」 = 永恆低薪,老百姓該怎麼辦 ???

台灣自幹就倒了,根本不需要敵人,老共20年後灑錢接收
現在動不動就要慣老闆滾出去,員工不爽不要做,

產業升級朗朗上口,但舊的沒了,新的在哪?

耗能耗水的不要,會污染的不要,還不成氣候的觀光就想要挑客人。

大部分人是平庸的,企業跑了,人才跑了,剩下的人怎麼辦?又不是人人老家有田種。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argo12 wrote:
現在動不動就要慣老...(恕刪)

大家一起來開咖啡廳跟早餐店

天天吃阿鈣 wrote:
堅決支持愛台灣的民進黨能源政策,
一定要廢核!!
太危險了,
最好明天就把核一二三都停了,
大家一起來用愛發電愛台灣!!
執政黨不會騙我們的!!


國民黨應該派人去中國

看看核廢料願不願意給放

明年選舉就有望了

我比較好奇

核四蓋那麼久了

也經歷國民黨時期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連國民黨也會害怕

當年立法院可是一黨獨大




nancymy wrote:
企業出走潮反映台灣「四大皆空」

正當政府賣力推銷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際,傳出台積電等多家重量級企業正考慮或已決定赴海外設廠的消息,其投資金額之大,加總幾為政府基礎建設規模的兩倍。曾幾何時,把「愛台灣」掛在嘴邊的政黨,再也留不住本土企業。這些在國際上受到尊重的台灣企業,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竟顯得如此艱難,不得不另尋出路。
僅近一兩個月,傳出將出走赴異地投資的企業,就有四、五家。其中,台塑因六輕擴廠計畫多年來受阻於環評,打算赴美國德州及路易西安那州建廠,投資金額達五千億元。主要原因是,六輕擴廠計畫受阻,整體產能及企業發展計畫發生變化,台塑為了維持競爭力,只能選擇外移至法制和環評較可測的地方。

更受矚目的,則是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考慮出走的消息。其三奈米晶圓廠原本計畫落腳南科高雄園區,卻因擔心政府推動「非核家園」可能導致電力供應不繼,加上南部缺水問題遲未解決,環評也無把握,因變數太多,而將設廠美國納入考慮。這個投資額達五千多億元的計畫,更是一個技術最先進的工廠;一旦出走,對台灣產業的心理衝擊非常可觀。台積電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基地若出走,台灣恐喪失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聚落契機。

除此之外,義聯集團則趁著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減稅利多,決定放棄在越南受到耽擱的投資計畫,轉往美國設置鋼廠,第一期投資達五百億元。集團負責人林義守說,在台灣設廠,環評過不了,南向也挫敗,只好布局美國。鴻海集團最近在廣東的投資達兩千多億元,同時,也計畫在美國投資兩千兩百億設置面板廠。另外,日月光則攜手高通,將前進巴西設置南美洲首座半導體封測廠,投資金額為兩億美元。

這些指標型企業選擇出走,原因其實相當接近,都認為台灣缺水、缺電、缺人,環評又有太多不確定性,這「四大皆空」,皆不利企業穩健發展。台灣不缺的,大概只有「亂」,這樣的社會環境與政治氛圍,企業想留在自己國家投資奮鬥,變成難以達成的奢想。

我們且逐項分析這「四大皆缺」。第一,缺水。許多高科技廠商唯已窮盡能力節水,一滴水重複三次使用,但目前政府的水資源經營,仍有許多因素難以克服。以今年春天為例,前兩個月,雲林以南的降雨幾乎掛零,台南地區日前已開始實施限水。水資源如此匱乏,工業若再與農業或民生搶水,勢必受到社會責難,企業如何能放心?

第二,缺電。對高科技廠而言,電力是工廠廿四小時運轉不可或缺的動力,但政府的能源政策卻是高調彈得太多,行動卻跟不上來,弄得險象環生。今年的局面將更險峻,春季應是電力最充裕的時刻,但備轉容量低於六%的「供電警戒」已經超過十天,核一廠二號機組六月將停機,核三又將歲修,供電委實很難樂觀。短期得天天提心吊膽,長期就更得憂心供電,「非核家園」說得容易,走起來步步驚心。

第三,人力。一例一休搞得勞資雙方都被綑住手腳,調度困難,人力成本倍增。更大的問題,是人力補不上來,年輕人不願進工廠,外勞的引進也早已超過上限,仍平衡不了市場的人力荒,但政府迄無對策。

第四,環評。環境評估的初始設計是正確的,但經過政治的操作,卻被扭曲成以「否決計畫」、「醜化企業」為目標,完全走偏。環評的原意,本應是政府協助產業瞭解設廠投資可能遺漏、未計入的外部成本,盡專業的提醒之責;如今變成官府環評操縱准駁大權,高高在上,讓人卻步。若不重新思考環評的設計初衷,重建環評的公信力,不僅台灣難望再期待企業投資,且企業紛紛出走,包括蔡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也未必過得了關。

台灣的「四大皆空」,不僅趕走企業,也趕走我們原有的繁榮。這種情景,難道只有企業該憂心?

2017-04-08 聯合報社論(恕刪)


報內社論一例一休導致企業缺工的言論,小弟並不認同,上面的幾家指標企業:台塑、台積電、義聯集團、日月光,在台灣均是肯付出人力成本的企業,並非時時喊著人力成本太貴所以要出走的企業,麻煩是台灣的環保流氓老是假借環保之議題,行勒索之事實,彰化的台化廠被勒令停工後,台中、彰化的空氣還是天天紫爆,有時更比台化廠停工前更糟,雲林的六輕,老被環保人土攻擊是致癌的主因,立論的研究均是每個附近的村莊有多少罹癌比率?真的有比較六輕設廠前後該地的罹癌比率差異?跟台灣同時段的罹癌比率差異?一個六輕及協力廠商至少養活了雲林縣10萬個家庭(先不論營業稅是繳中央還是地方),有些人一直高論著要產業升級,以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來取代基礎工業,鄰近的香港已經是個失敗的例子(立基的貨物交流港的功能,逐漸被上海等地取代),對於一些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企業,只能依靠著便宜人工(一直想開放更多外勞跟壓搾本勞的工時)及減稅政策來換取不等值利潤的慣老闆、慣企業,政府不應該再任由這種企業吸著台灣血而過活,但是一些擁有良好競爭利基跟願意付出等值人力成本的企業(油、電信、鋼鐵的薪資在台灣的確排行在前面,不僅是因為公營事業,民營企業的薪資更高),政府就算沒辦法幫櫬,至少也不能扯後腿吧。

robert_ren wrote:
這些大財團眼裡只有錢,缺乏台灣主體意識,根本就不愛台灣~ (恕刪)

這些大財團請了多少的台灣員工,就養活了多少個台灣家庭,每年的營業稅也是繳入國庫,不知道所謂愛台灣的政客是靠三隻小豬養活了幾個台灣家庭?不知道所謂愛台灣的覺醒青年是靠22K繳了多少的所得稅入國庫?
台灣已經有1~2百萬人出走了

內部消費力量一直遞減

留下來的都是寡占或壟斷市場或老字號的企業

增多粥少 永恆低薪是必然

好處是如果是賺國外的錢

在台灣就很好用


當發現自己並非寡占或壟斷市場或老字號的企業或員工

自己還傻呼呼的被動 靜待環境變好

當一隻被溫水慢煮的青蛙

自己是否也有責任 ????

****************************************************************

上級也有在做亞太同同中心或去毒化毒趴中心或將詐騙除罪化等等努力

至少台灣已將詐騙企業化系統化且已行銷到世界各地

成果滿滿

也未嘗不是一個出路啊 !!








carloslie wrote:
這些大財團請了多少...(恕刪)


哎呀,不管啦,先喊先贏啊~

FemcAT wrote:
企業那些無能慣老闆...(恕刪)

聽你在放.............風箏,

台灣人當了老闆就自自冉冉的成為慣老闆,壓榨員工都來不及了還回饋鄉里.
chengjer wrote:
聽你在放........(恕刪)

看到回饋鄉里…
就讓我想起之前的「鮭魚返鄉」計畫。
結果鮭魚是有回來,但是也有一些鯊魚和鱷魚混進來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