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力克森 wrote:
打電動是一種會讓人沈迷的事,和棒球選手、麵包學徒被操、被狗幹,本質就不一樣,成功後發揮的空間也不一樣,我並不覺得是一條人生的康莊大道
這是台灣一般人,尤其是家長的傳統觀念,現實真的如此?
以LOL來說,這是一個團隊遊戲,五個人一天起碼練上10個小時,連續幾年,沒特別的意志力絕對做不到
除了練習還得看很多影片、設計戰術、溝通、彼此打氣、……等等
跟所有的運動一樣,心裡素質比技術重要,所以不是光練就好,打出優勢,怎樣持續擴大優勢取得勝利,總是會遇到逆風,怎樣抗壓反敗為勝,在歐美,有些戰隊已經開始聘請心理醫生來輔導選手心理建設
我自己並不會很鼓勵走電競這條路,畢竟風險真的高很多
但換個角度說,誰能保證其他的路會比較好,行行出狀元,重點在能不能成為狀元,頂尖電競選手的年收入(薪資、獎金、贊助),在職業生涯的五年左右,並不會比很多職業運動員低
台灣電競職業選手賺最多的是BEBE,目前還是選手,他的獎金收入約30萬美金,薪資和其他商業收入算一算,可能賺進2000台幣以上了,退役轉教練或解說之類的,起碼年收入60萬以上的工作持續十年不難
再說一次我沒覺得這是很好的選擇,但如果孩子有那個天賦成為最頂尖的選手,其他選擇不一定比較好,那可能可以嘗試看看,但一定要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選擇的利弊,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負責
電競絕對是高風險不一定有高報酬的一條路,要成頂尖絕對不是光沈迷玩遊戲做得到的,需要的邏輯思考絕對不少,沒比唸書簡單多少,每個人擅長不同,給小孩多個選擇而已
lucienouter wrote:
如果只是著墨在電競比賽 , 反而是本末倒置
我對這看法不同
設計遊戲那是讓玩家來玩
電競比賽跟體育比賽類似,甚至比較偏一種娛樂,沒選手哪有比賽給人觀看娛樂
中國大陸的LPL就很明顯
設計遊戲他不行,但LPL給的獎金和薪資最高,突出的還有商業代言,給最頂尖的選手年收入破百萬美金做得到,也有足夠的觀眾來支持這樣的商業活動,當然能活多久或能火熱多久難說,在這裡面生存風險絕對不小
lucienouter wrote:
凡是和人生未來相關的決策 , 都必須保守慎行
自己的人生自己決定,省得以後抱怨一堆,自己決定、自己負責,誰敢說幫孩子選的就一定比較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Gugugu wrote:
這個機會太少了職業...(恕刪)
所以選這條路風險很高,我是不會建議,就是多一個選擇而已
當然其中有收入很高的
台灣來說收入最高的應該是戰隊總經理四葉的樣子,有本雜誌介紹他年薪台幣五百萬,雖然我懷疑有這麼高嗎?但收入可能遠比一般人高是真的有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要成頂尖絕對不是光沈迷玩遊戲做得到的,需要的邏輯思考絕對不少,沒比唸書簡單多少,...(恕刪)
很認同大大的一些觀點
要比打電動,大部分不認同電競的人,能力真的比選手弱上許多
也許電競選手,團隊作戰、邏輯思考能力,真的不比會唸書的人差
但這麼好的資質,為何不投注在更有未來能見度、更能福國利民的職業上?
電競業風險高,大部分人的青春喚不回,只能在欠缺其他工作技能的狀況下黯然退場
但那些衝破風險,真的拿到高額獎金的人,又能如何呢?
當主播?當策展人員?主播、策展也是一種專業,不是電競選手退下來就有能力可以當。
當然,要跟殺人放火、無所事事比,還是電競選手比較好啦
我的觀念確實老派了些,我的小孩如果說要當電競選手,我一定反對
不過我的反對也不一定有效,所以就讓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