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92018 wrote:我民國75年讀國中 我國中的老師大多退休了 當時規規矩矩只在校內教課的老師大都住著老公寓 當時就在校外開補習班的老師還有人幾年前在台北市大安區買地自己蓋房子 但我都很尊敬 這就是溯及既往的盲點,改下去,當年違法開補習班的人還是逍遙自在,奉公守法的人要喝西北風,一整個鼓勵違法的感覺。
陳小春2525 wrote:土地狂漲是78年左右...(恕刪) 田橋如果是在那時候才出現,在那個農地不能自由買賣的年代,田是怎麼來的?田橋這個說法根本不是70年代後的說法,日據時代甚至更早就不少田橋仔了,有土斯有財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外省人去當軍公教的主因,土地都把持在本省人手裡另外,民國70年代已經不是什麼窮年代了,不少農民靠著國家建設、開路徵收、甚至農地轉換賺了不少土地財,家裡有地的賣它一兩塊當作資本去做生意的比比皆是,當軍公教的大多數都是家無恆產又無土地
陳小春2525 wrote:當老師的有幾個人家...(恕刪) 民國七十年代讀師專的, 真的沒幾個不是清寒的.那屆本校國中有四個考上師專的,有三個沒讀師專,一個是村長的兒子姓董, 後來去讀了師大附中.一個醫生的兒子姓余,後來去讀北市建中~~一個是米廠的兒子姓洪,後來去讀了南一中.唯一去讀的是姓黃,他家是佃農~~全班45個師專學生, 有37個是家境清寒的(包含他)~~
陳小春2525 wrote:當老師的有幾個人家庭是清寒??以前許多人連讀小學的錢都沒有了,能讀到大學都是家庭環境很不錯的。 我覺得你經常不懂裝懂以前的師範體系是全部(含食宿)公費又有零用金很多家貧的優秀子弟都把師範體系列為第一志願陳小春2525 wrote:民國30年出生,當上校長(國中校長)是50年代。 吹牛不打草稿民國57年(28歲)改國中的前幾年(57~60)因為師資缺乏加上教育廳長劉真禁止師範生去教國中專科學歷確實可以當國中教師否則一定要大學學歷才能當國中教師大學畢業當完一年兵(預官)已經25歲開始教國中能夠在五年內(30歲以前)當上國中校長一定是不世出的超級天才或者是用錢(家中超有錢買兩部車)買來的官(國中校長)
陳小春2525 wrote:當老師的有幾個人家...(恕刪) 民國七十年代讀師專的, 真的沒幾個不是清寒的.那屆本校國中有四個考上師專的,有三個沒讀師專,一個是村長的兒子姓董, 後來去讀了師大附中.一個醫生的兒子姓余,後來去讀北市建中~~一個是他家是米廠子姓洪,後來去讀了南一中.唯一去讀的是姓黃,他家是佃農~~全班45個師專學生, 有37個是家境清寒的(包含他)~~這四個是應屆畢業生, 畢業成績是全校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