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瓢 wrote:
尤其是
祭祀,卜卦..算是國民基本教育,談似"不學詩,無以言",所以
周朝才會立國初,就倉促編成周易頒布天下.
更是無言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謝謝你,因為你的引言,才發現我打錯個字.
"談"似>>類似不學詩,無以言
----------
周朝之所以編訂周易,就是為從宗教信仰層面建立其正統性.
至於周易是否倉促編成,這點也許各有見解不同.
而辦學又將此思想教育化,更加鞏固於人心
所以自古帝王都捧儒教,更把孔子奉為至聖
但儒教也就只有表面光鮮,底子糟糕得很,孔子更是卑鄙無恥的奸險小人
舉幾個例:
1.論語的部分
論語子路篇,第十三章節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大意是說『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有個實踐遵行正直之道的人,他的父親偷人家的羊,他告發了父親。」孔子說:「我家鄉正直的人和你所說的不同,人家是父為子遮瞞,子為父遮瞞,而正直也就在其中了。」子不宜逆倫告發父,那麼「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才合乎人倫道德,而合乎人倫道德當然就是正直的了。』
光這裡我就想跟孔子說FUXX,什麼狗屁儒家教義

而這種鬼扯淡說法在儒家思想中卻是多不勝數
2.關於孔子為人
(1)他老母剛死,遵照禮儀他還在守孝期間,聽聞季氏舉辦宴會居然跑去參加,結果被季氏趕出來
(2)孔子的弟子顏回死了,這傢伙不好名利不搞營生,家裡窮到快被鬼抓走,死後家中無錢替他安葬,顏回老爸去求孔子出錢幫忙,請孔子將代步用的車子賣掉替顏回弄副棺材,孔子說賣掉車子我就只能走路了,我是曾經當過官的人,這樣不合乎禮節,於是孔子拒絕了
(3)孔子跟魯定公去齊國會談,因齊國奏樂時跳的舞不符合他認定的禮節,於是硬逼著齊景公砍掉舞者的手腳
(4)少正卯講學,吸引了很多學子,連孔子門徒都去了不少,結果被孔子用五個莫須有罪名殺掉
(5)孔子宣揚的儒家思想強調節儉、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但他自己跟他弟子的生活卻極盡奢華
金庸寫華山派掌門岳不群的時候,我非常懷疑就是使用孔子當模組
這裡的「小人」不是指奸詐小人,而是指體力勞動者,具體地説,指「下人」,家仆;「女子」也不是泛指所有女性,而是指妻妾。「難養」的養不是撫養的養,是侍候、將就、相處的意思。孔子説女子與小人難侍候難相處,是説的家庭問題,夫妻之間,主仆之間,親近了呢,她(他)們會端架子;疏遠了呢,又會嘖有怨言。這不過是孔子個人的經驗之談,沒有什麼微言大義。
孔子生活在農業社會男權時代,有男尊女卑思想很自然,沒有才是怪胎。而且這男尊女卑,是中外皆有的歷史現象,男女平等是現代才逐漸實現的。就是美國,婦女在1920年代才獲得選舉權。英文男人man,女人woman,意即from man,來自男人。按照《聖經》的説法,上帝先創造了男人亞當,然後取亞當的一根肋骨,創造了女人夏娃,女人來自男人,屬於男人。今日歐美女性,在家從父,從父姓,既嫁從夫,改從夫姓。這種習俗,就是古代男尊女卑觀念的孑遺。
但孔子説女子難養難將就,卻不是歧視女性,而是感嘆夫妻關係的微妙。女性一般都比較敏感、任性,尤其是林黛玉式的美女,老公越愛她越親近她,她越愛使性子,鬧彆扭,耍脾氣,這就叫「近之則不遜」;疏遠一點,她又可能疑神疑鬼:老公是不是不在乎自己了,是不是移情別戀了?這就叫「遠之則怨」。過來人都知道,夫妻關係的微妙就在這裡。古今中外,幸福的女人,就是找到了一個樂意將就自己的男人,幸福的男人就是找到了自己樂意將就的女人。孔子可能沒遇到這種福分。
再説主仆之間,為何不好相處?舊時代請僕人,上下尊卑,主仆分明。但也有主人家對僕人很謙和很客氣的。可有的僕人,以為主人心善,好欺負,就會翹尾巴,這就叫「不遜」。現代家庭請保姆,講究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但畢竟是雇傭關係,不可能平起平坐。很多人感慨:現在好保姆難尋。因為主仆關係雇傭關係不好協調。主人家客客氣氣,平等待人,若遇到服務意識不強的保姆,她偷懶不幹活,看電視,你心裏舒服嗎?你花錢雇她,是請她來幹活服務的,不是來享受的。孔子發這句感慨,大概就是因為,他家的僕人不好管理。主人家待他們親近一點,他們就忘了自己姓什麼;主人家若高高在上,他們又在心裏埋怨:這家主人好霸道。
孔子是人不是神。既然是人,生活在人間,也要娶妻生子,也要雇僕人保姆。孔子是個乾大事業的人,肯定覺得雞毛蒜皮的家務事太鬧心,説不定,孔子在家裏跟夫人鬧了矛盾,有僕人偷懶不聽話,他一肚子氣,忍不住在課堂上發了這句牢騷:「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學生聽老師發牢騷説家常,都會覺得很有趣,就記了下來。這才是有血有肉的孔子,多可愛多好玩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