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R 0418 wrote:感覺台中車站那古建...(恕刪) 眼光短淺的人才會覺得雞肋以前的古城不雞肋...現在搞都市計畫流行期盤式路網就叫雞肋你怎麼知道100年後這種整齊又有效率的配置不會再被推翻?這種思維不改~等你老了拿拐杖又要被都更~是不是也會乖乖配合搬遷?多一點尊重跟包容看看日本或歐洲...都市發展與歷史文化根本不需要互斥!還可以互補!!!別老是看到古蹟就想閃...閃了又嫌馬路歪!當路霸太突兀臺灣常常同一條路一下蓋歐式大理石豪宅...一樓改成日式小木屋居酒屋隔壁又是40年未改建的豆干厝~對面又是整片玻璃帷幕的辦公大樓.....這才顯得自私沒有文化....
VICCHEN2006 wrote:外觀招牌的部分是台北...(恕刪) 外觀招牌的部分是台北市政府可以管理的,當然沒問題嗎!所以之前可以因為柯式美學,把台北車站四個大字拿掉台北市建築物的建築及使用執照也是台北市政府核發的,也沒錯!但是不代表157可以要臺北車站要拆就拆,要改建就改建先看臺北車站的管理權責單位再說吧!臺北市還是有很多地方157管不到的!
台中舊火車站存在性的重要性其實是台灣鐵路史上環島串聯縱貫線全線通車最重要一站,屬於台鐵公司及台中在地人的榮譽,也是台灣僅存二座採歐洲古典式建築風格活古蹟(正在使用中,另一座在新竹),是全台碩果僅存最美、最完整的火車站,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虧損累累的台鐵負債高達近千億再借錢在旁邊建了一座鐵殼屋頂新車站,建築外觀也跟台中人文毫無連結現代化高架新火車(當然事後合理化設計概念或也可以),只能說當時台鐵及設計者可能毫無考慮融合在地文化元素人文地景,求新求變去完成他這生中從未設計過全新的創作理念,新建材科技感十足的新式火車站,與台中有著文化城稱號有著區隔,高架化的目的是鐵路捷運化及貫穿後站,但以人口越來越少台灣,加上各式各樣交通工具四通八達想增加客源可能是蠻拼的,鐵路旁中/東區可能是台中市人口密度不算高的地方(未來不敢說),只是沿路增站,非新支線開源,要攤還這條建設200多億的經費似乎蠻困難,台灣本島一般可以發現打通後站的經濟發展似乎差異不大(台中熱鬧區域都往七期發展),加上站前中區也沒有比較繁榮(假日外勞多),晚上也沒有人潮,後站也差不多,要進出台中後站太多路可以通後站了,並非是東西德那道牆,早年透過高架了才通到後站,高架後缺點是紅綠燈變多了(因為路口變多了),車速變慢就容易塞車,鐵路也非高架後下方成一般道路(原有的鐵軌往上撐而已),以中區的人口流失及住宅落默,舊車站成了孤寂車站公園後,有可能是街友躲藏的溫床或是犯罪的溫床,我是覺得台鐵沒有錢應該是不須要花錢建新的車站,等錢還完了賺錢了再建,急著建不知道到要補哪個資金缺口也有可能?? 對政績也可能不沒有幫助,因為台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堵塞,高架化路口變多了,塞的地方又多了好幾處。活古蹟對於地方觀光經濟及台鐵鐵道行銷有一定的貢獻(就好像台鐵舊支線),活化再利用我記得東京車站好像沿用舊車站當入口再通往月台,是不一定要花上億經費再建設第二座新式車站,保留活化台鐵史上最重要的車站及地方觀光經濟都是雙贏。我想當初評估的學者或是當政的人可能有另一種思考。台中舊火車站歷史定位其實是蠻重要的,代表著世世代代台中在地人的生活重要角色,對台鐵來說因這一站的出現才能最後完成貫穿台灣環島鐵路代表鐵台榮耀年代,說真的有歲月榮耀傳承的地位,但現在讓他安樂死放在旁邊當公園讓人前往悼念,然後靠著導覽志工說明他曾經對台中人及台鐵貢獻哪些,不讓他活化再利用是蠻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