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台灣 GDP = 深圳 + 蘇州。 台灣要加油了!


frankxu wrote:
這裡的網友是台灣素養最優秀的一個群體之一。無意冒犯大家,只是一點感受而已。看看各種討論,當年那種隨著台灣經濟騰飛的躊躇滿志、無往不利、舍我其誰的銳氣與意志已經不再,有點類似當前日本的狀況,不像韓國。

不過,這也跟政治有關。政客總會在選前承諾,會給你這個,給你那個,好像老百姓不用努力就能擁有一切似的。既然政府會給我,我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去自己創造呢?讓我們看看政府的糖果能吃多久......

台灣搞好了,可以人均 DGP 跟美國不相上下的。

我確實希望現今的台灣人

滾動政策躊躇滿志

環保開發無往不利

用愛發電舍我其誰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greengreen wrote:
入境隨俗建議用繁體...(恕刪)


我以前也是打繁体,不过据说有规定要标明大陆人身份,所以大陆人用简体。具体情形我不清楚,反正简繁切换很容易。

tom7629 wrote:
其實中國跟瑞士或法...(恕刪)


在知乎有一位ID是“数据帝”的网友关于中国GDP的文章值得推荐一下。整体而言,中国的GDP并没有过分高估或者注水,而是基准和算法的问题,这也不是中国一家的问题,印度注水更严重,英国更是离谱到把毒品交易和卖春也算进GDP里去了,所以我认为大陆的GDP增长并没有什么问题。把中国大陆拉低到瑞士或者法国的水平上大可不必,单纯以一个指标为例,全世界近200个国家里有126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而美国只有56个,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foolish0308 wrote:
大陆的人均gdp不...(恕刪)


撇开GDP这个数字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好了。以上海为例,上海2015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9867元,按1比5换算成台币是近25万,并不算多。2015年中国大陆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966元,与台湾差距巨大,更不用提美日了。所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个定义一点没错。只是由于总量巨大显得体态庞大,但是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hunterwaye wrote:
我以前也是打繁体,...(恕刪)


沒那個規定,我去百度貼吧也打過繁體,兩邊看得懂就行了。
hunterwaye wrote:
我以前也是打繁体,不...(恕刪)


一些人自尊與自卑 互相交錯
並因此創造了 中國崛起的戰略機遇

像這個 gdp 總量 或人均 的問題就是這樣呀

由於 按人均來看
現在很明顯是發展中國家
所以很多責任不用負擔 多好呀
由於人均不太高 制造業又能繼續保留並持續升級
台灣有民主阿,中國就算有100個台灣GDP,沒民主要GDP有什麽用?

killy_chu wrote:
一些人自尊與自卑 ...(恕刪)


总量大而人均低本来就是事实,阐述事实什么时候被阁下理解成了自尊和自卑交错了?更何况,人均低这个事实我哪里说出自卑的感觉了?中国大陆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台湾低我并不觉得自卑。

另外,阁下所谓的负责是负什么责?环境的责还是民主化的责?如果是前者,中国大陆已经签署了巴黎协定,够负责的了;如果是后者,对不起,西方的叙事观和普世价值中国大陆享用不起,请华人民主的灯塔继续给大陆做榜样。

YKK104 wrote:
這幾年常常看到有人...(恕刪)


自由亚洲和大纪元的东西看看就好,信就大可不必了。既然中国的GDP不可信那么为什么世界银行和IMF还是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既然李克强不相信统计局的数据那么每年人大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他嘴里说出GDP的数字呢?

很多人连查都不查一下中国国家统计局是如何统计经济数据的,仅仅以西方媒体说不可信就说不可信,然后脑补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故事来点缀,让人连反驳的动力都没有。
hunterwaye wrote:
自由亚洲和大纪元的东西看看就好,信就大可不必了。既然中国的GDP不可信那么为什么世界银行和IMF还是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既然李克强不相信统计局的数据那么每年人大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他嘴里说出GDP的数字呢?

很多人连查都不查一下中国国家统计局是如何统计经济数据的,仅仅以西方媒体说不可信就说不可信,然后脑补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故事来点缀,让人连反驳的动力都没有。

其實 IMF 採用的臺灣的經濟數據

也是大多數臺灣網友覺得不可信的,臺灣公家單位的數據

至於公家單位的數據可不可信 ...

反正李克強怎麼說,大概臺灣網友就怎麼信 ... ?

總之我是信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其實 IMF 採用...(恕刪)


印象中最深的是在浦东开发的时候上海曾经喊出一个口号,叫“一个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可以说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大陆的剧变集中体现在了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东西上了。

稍微年长点的大陆人估计会有印象,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中国连不锈钢的产量都不能满足自给,大街上的垃圾桶都不像今天这样是不锈钢的,而是土瓷做的。对比今天中国的钢材产能严重过剩,其实中国也有过缺钢的时候。

然而这些变化总有到头的时候。必须承认一点,那就是中国大陆的确存在着为了GDP而GDP的情况,比如上海有名的天山路,从06年一直修道2010年世博会,拆了修修了拆,制造出了GDP的产值却毫无意义。我相信哪怕是今天的中国依然有这种情况。

由于中国的统计单位过分侧重于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重宏观而轻微观,这才有了财新PMI数据存在的空间,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经济活动的数据依然统计不到。很多人只注意到了互联网冲击导致多少实体店关门,却无法统计新经济模式创造了多少就业创造了多少产值,也因此大陆一些院校已经开始就新经济形态进行调研。

以后大陆的变化不会再是单纯修了多少路,造了多少桥,生产了多少汽车机床轮船衣服鞋袜这些东西上,而更要侧重服务业,这也是台湾已经走过的路,大陆也到了这个阶段。
李克強看的是 運輸 , 電力 , 銀貸...簡稱克強指數

中國生活富裕的人數以台灣來看很多 .

還是那句話 , 自己生活怎樣最能說明一切 . 國家GDP.......只是數字當參考別認真 .

hunterwaye wrote:
自由亚洲和大纪元的...(恕刪)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