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冰島到巴西,由德國《南德意志報》與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所共同揭露的《巴拿馬報告》(#PanamaPapers)延燒全球,除了讓中共四大家族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尷尬緊張之外,亦打亂各國政壇的一池春水。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街頭聚集了2萬2千名示威群眾——約佔冰島全國人口的7%——要求「背叛人民」的總理貢勞格松「即刻下台」;在巴西,原本反政府、打貪腐,要以「貪腐」彈劾總統羅塞芙的司法與政黨領袖,卻一一被發現列名《巴拿馬報告》、甚至在美國坐擁邁阿密豪宅,而逆轉了政局纏鬥的風向。
深陷第一波「離岸風暴」暴風眼的冰島,4日陷入了舉國喧騰。藉由空殼公司,違背利益衝突原則而投入國內紓困銀行投資案的現任總理貢勞格松,在記者會上否認自己的「離岸投資」有不法獲利,在重壓之下仍拒絕下台;但貢勞格松的說法,無法抑制反對派與民眾的怒火,超過2萬2千名示威群眾於是包圍了冰島國會大廈,要求「背叛民眾」的肥貓總理自己離開。
同樣的示威,也在巴黎街頭出現,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巴黎共和國廣場,高喊著「巴拿馬解密,人民已受夠了被詐欺」,這場被稱為「夜之起義」(Nuit Debout)的活動,除了抗議政府對富人避稅、政客發財的現實不滿外,亦是針對歐蘭德政府「獨厚財團」的勞工工時調整政策表達憤怒。
.....
▎缺席的《紐約時報》
正當巴拿馬報告席捲全球的同時,4日的《紐約時報》卻屢受讀者來訊,質疑「為什麼紐時不把巴拿馬風暴當一回事?」不僅網路版面權重不高,報紙紙本的頭版頭亦與巴拿馬報告無關(紐時4日頭版,選擇了巴西彈劾風暴的深度調查),在風頭上迥異於競媒的安排,亦讓紐時受到讀者質疑「現在是怎樣?」
.....
原文出處
我們安安靜靜
三月11日 wrote:
沒那麼嚴重啦,不是說是2014年的資料;
我有看一下對岸的名單,有人說有前總理李鵬,
應該是沒有...單從音翻過來沒發現。
重點是,台灣檯面上很多大人物應該會很希望(需要)台灣也有 "網路管制"




已經有人質疑到現在所洩漏出的檔案
大部分指向西方所不喜歡國家的領導階層 是操作過後的爆料
尤其相關網站早已製作具針對性的 動畫 電影 尤其是針對俄羅斯和敘利亞領導人
但保護那些更多更重要的西方人士的或是延緩洩漏時間
要刮人鬍子 自已也要刮乾淨 爆料者 ICIJ 也被爆料了
https://www.craigmurray.org.uk/archives/2016/04/corporate-media-gatekeepers-protect-western-1-from-panama-leak/#tc-comment-title
這段話尤其值得注意
The leak is being managed by the grandly but laughably named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which is funded and organised entirely by the USA’s Center for Public Integrity. Their funders include
Ford Foundation
Carnegie Endowment
Rockefeller Family Fund
W K Kellogg Foundation
Open Society Foundation (Soros)
ICIJ 本身就位於華盛頓 DC, 其贊助者
包含
福特基金會, 卡耐基, 洛可斐勒家族基金, 還有索羅斯的公開社會基金會
對就是那個 1997 1998 亞洲金融風暴的那個主角 索羅斯
有些是美國右翼或是保守組織
情況已經越來越複雜
是否是有目的及有傾向性的洩漏檔案 讓整件事情更撲朔離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