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台灣的國民道德有關
大家都知道這個政策是學日本的
但是也有聽過在日的台灣人為了買車,特地去租了個停車位在退掉,然後還沾沾自喜的笑日本人傻
當然柯P也說要推重這個政策是長遠的目標,但是也政府不是沒有任何配套措施
"交通局說,此概念如同公車要申請新路線,必須要提出車輛可停在哪裡一樣,未來學校、公園等地盡量能做出大量停車場,至於新建住宅,也要有滿足住戶機、汽車停車部分的需求,讓汽車退出路邊,回到停車場裡面去,只要是對的政策就應該去做。"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19/650930/
不過依台灣人的國民道德,真的要很長遠才能夠實行
leonheat03 wrote:
我覺得這個立意良好的政策能不能實行
跟台灣的國民道德有關
大家都知道這個政策是學日本的
但是也有聽過在日的台灣人為了買車,特地去租了個停車位在退掉,然後還沾沾自喜的笑日本人傻
當然柯P也說要推重這個政策是長遠的目標,但是也政府不是沒有任何配套措施
"交通局說,此概念如同公車要申請新路線,必須要提出車輛可停在哪裡一樣,未來學校、公園等地盡量能做出大量停車場,至於新建住宅,也要有滿足住戶機、汽車停車部分的需求,讓汽車退出路邊,回到停車場裡面去,只要是對的政策就應該去做。"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19/650930/
不過依台灣人的國民道德,真的要很長遠才能夠實行
柯P 拋出這議題思考的邏輯不是很好,另跟道德也八竿仔打不著
我分析
先要看命題是什麼
假設命題是:解決北市交通問題,那方法可能有很多,列出十種,依可行性分析評估那些最可行,我相信台北市交通問題不是柯P上來才爆出來,也不是柯P上來才思考如何解決的.
假設命題已經設定在:"買車需附車位",就是先射箭在畫靶,那這樣的意義就不太大了
停車位退出道路,這個本來就可以做,也是進行中,講第三百次,台北市已經很多道路及路段,路旁是沒有停車格的,專門通行用,但還是很多違停影響交通,違停就是靠取締,沒有第三千種方法.
而柯P思考不夠嚴謹的可能是,移動的車輛,如何解決移動的車輛? 跟有無車位無關吧?
廣建公有停車場也跟買車需附車位無關吧? 這也是現在進行式啊,信義國小地下室就是公有停車場,去信義區基隆路會不會塞? 天天塞,塞那麼多年了,整個信義熱區有多少個停車位? 少說兩千個,101,轉運站、市府、信義國小,

很好破,信義區那麼多停車場,道路兩旁幾乎都沒有劃設停車格,塞不塞? 有去過都知道塞. 根本跟買車附車位無關.
用入城費降低開車誘因,推論起來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北市外環入城先收一次費用,進入鬧區在收第二次費用(可能更高),如開自用車進信義熱區一次收200,進忠孝東化仁愛這段一次100 (當地居民排除,像仰德大道假日入山證一樣),諸如此類,不是比較實際點? 對於改善北市交通?
停車位解決交通太遙遠了,當官的,通常是老闆說什麼,下面就要幫忙附和,這是一定的.
Nuke worker wrote:
30元/hr,這金...(恕刪)
很簡單啊,沒有30/hr 旁邊還有50/hr,還有市府地下室有幾百個車位
只要有車位可停,就會勾起大家的開車慾望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及開車需求,不能完全否定真有很多家庭開車需要靠車)
很簡單啊,像我去信義區一定會開車,因為信義誠品下面消費免費停,艾美消費免費停,幾乎去全台北市各大賣場,消費都免費停車...
怎麼破? 跟買車附車位無關啊.... 我在信義區、大安區本來就沒有車位,但還是開車高高興興地去....去塞車...呵呵
買車附車位推論起來沒有辦法解決什麼交通問題,且是現在執法就可以做的
住家違停就是舉發,停車格就是收費,跟本不需要去管到買車者有無車位?
若真要抑制自用車總量,那就用領牌費,北市領牌額外加稅 (等於買擁車證),但又解決不了外縣市入城的車輛,除非全中華民國統一執行,但外縣市又沒有這種問題,明明只有大城市的市中心有交通問題,故為何不限制各大城市的入城車輛數量or降低誘因呢?
如台北市熱區
台中市熱區,如自用車經過台灣大到按路段收費,諸如此類
故怎麼推論起來,買車附車位都是華而不實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