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應該是合理的數目
德國是台灣人口的3.5倍左右,
綜合大學(Universität,包括理工大學、師範大學等)111所
應用科學大學224所(無博士學位授予權)
藝術,音樂院校58所,
若以人口比例換算,
台灣綜合大學應為32所,
科技大學應為64所,(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確實不應該有博士學位這種東西)
加上台灣既有的音樂藝術大學3所(台藝大,北藝大,南藝大)
以及兩所體育大學合併為一所的話.
合起來是100所
日本去年做過調查,
日本全國目前共有783所大學
在排除了只有研究生院和已經停止招生的大學後,
剩下739所大學,
調查中日本6成大學校長認為目前大學數量過多,
日本人口為台灣的5.53倍左右,
換算台灣人口比例為134所,
在1990年代,
日本4年制大學數量507所,
國公立135所、私立372所,
依人口換算台灣數量約為92所
100所應該是合理的數量,
綜合大學應佔三分之一,
科技大學應佔三分之二,(不應有博士學位授予的權利)
再來是幾所藝術音樂大學與體育大學
100名之後的大學應該予以輔導轉做或回鍋專科與高職教育,
與業界充分結合
原本的教育體系中,
教小學的師院體系其實不需要變成教育大學,
應該與其他綜合大學合併,
成為大學內獨立的教育學院,
或是改回專科學校也可以,
回歸原本的設計思想
擎天神 wrote:
按照德國與日本兩個先...(恕刪)
不管幾所,大學總錄取率超過9成就是畸型,你說裏面沒有看不懂英文字的,不會算術的,我還真不相信!~
剛不小心進到某私立科大某學院網站,竟發現裏面三個系所的系主任都是同一人....誇張!
擎天神 wrote:
按照德國與日本兩個先進工業國的人口數與大學數目比例來看台灣,
100所應該是合理的數目
德國是台灣人口的3.5倍左右,
綜合大學(Universität,包括理工大學、師範大學等)111所
應用科學大學224所(無博士學位授予權)
藝術,音樂院校58所,
若以人口比例換算,
台灣綜合大學應為32所,
科技大學應為64所,(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確實不應該有博士學位這種東西)
加上台灣既有的音樂藝術大學3所(台藝大,北藝大,南藝大)
合起來是99所
日本去年做過調查,
日本全國目前共有783所大學
在排除了只有研究生院和已經停止招生的大學後,
剩下739所大學,
調查中日本6成大學校長認為目前大學數量過多,
日本人口為台灣的5.53倍左右,
換算台灣人口比例為134所,
在1990年代,
日本4年制大學數量507所,
國公立135所、私立372所,
依人口換算台灣數量約為92所
100所應該是合理的數量,
綜合大學應佔三分之一,
科技大學應佔三分之二,(不應有博士學位授予的權利)
再來是幾所藝術音樂大學
100名之後的大學應該予以輔導轉做或回鍋專科與高職教育,
與業界充分結合
原本的教育體系中,
教小學的師院體系其實不需要變成教育大學,
應該與其他綜合大學合併,
成為大學內獨立的教育學院,
或是改回專科學校也可以,
回歸原本的設計思想...(恕刪)
真棒的論點,其中你談到應用科學類大學不應授予博士學位,以台灣的狀況就讀博士人口並不多,甚至台大博士部份系所都招不滿,台灣的確也不需要太多的博士需求,應用科學大學是否可授與博士學位,有討論的空間
台灣綜合大學應為32所,
科技大學應為64所,(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確實不應該有博士學位這種東西)
加上台灣既有的音樂藝術大學3所(台藝大,北藝大,南藝大)
合起來是99所
構想相當好,接近技職:綜合大學=7:3,如果依比率看
技職:綜合大學=70:30
教育類大學或藝術類大學可以合併在技職或綜合大學內
台灣這樣的小國,更應投入更多經費再應用科學類的大學,基礎研究如果無法轉變為經濟能量,其實是做虛功
NBA惡漢 wrote:
滿好笑的
設備不要英文能力?
機台都是買外商較多,少數台商
而且說明書都原文,為什麼不要?
設備算低階工作?
我不認為,如果要改機、整合,算低階?
另一問題我就不評論,因為術業有專攻
每個人都有它價值
現在學校本來就不需太多名額、系所
一些專業重疊系所是需要刪除的
這樣才符合教學品質。...(恕刪)
所以我才會使用????
現在工具這麼多,看不出設備為何要求英文能力???你談的問題中我提到台GG的碩士生,機台出現問題都找專科生來解決,這些專科生都可解決機台問題,台G碩士生卻解決不了,這是英文問題嗎????
設備是否是低階工作,其實我也不瞭解,所以使用???
要改機、整合,算低階????,鴻海的產線轉移有生技工程師在負責,生技是工廠內的高級工程師,我想設備最多大概就是這功能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