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守衛 wrote:
製造業才是消化就業率最有效的方式
這個是有問題的,要看經濟發展程度,其實工資上升到一定程度,自動化上升後靠製造提供的勞動力一定會改變的,以西歐或北歐的經濟狀況,就業主力怎可能是製造業,更何況需求才是重點,沒有需求的產出本身就是超大問題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必須的,不可能一直靠製造業當就業主力,成熟經濟國家能把製造當就業主力的少之又少,台灣不太具備這個條件,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必須的,但麻煩的是調整過程勢必牽扯資源的重分配,這是利益所在,這個才是政策想引導產業的困難所在,而另一個大困難在於投入和風險,台灣人可以說眼光短,也可以說不太願意承擔較大的風險,所以在台灣很少有大項目的投資,這跟台灣的文化習慣有關
至於自由開放,以島國沒有資源來說不靠別的地區的市場,台灣根本難以生存,不開放只是把企業逼走而已,而自由經濟示範區則是包含落日、資源分配、……等等在內的利益牽扯,爭議一定不會太小
至於朱敬一的文章,那沒有反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意思吧,他要說的是怎樣有規劃的開放自由,但這一定也是包含利益分配的難題,不可能沒人反對的,換誰來做都不可能人人滿意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