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有一次我還為了這件事跟同事吵了一個早上他一大早來就跟我說在網路上看了一個故事基本上就是兩個同時出社會的人進了同一家公司後來比較笨的人比較認真 當上了公司的高層比較聰明的人比較混 過著吃不飽餓不死的日子我就說 就算是真實故事 也是天資比較差的人運氣好而已如果比較笨比較認真就會成功 那更聰明更認真的人怎麼辦?INNOCE wrote:很多勵志書籍卻是倒果為因找到少數的富豪發現它們都很"努力勤奮,正面思考"就認為只要人人"努力勤奮,正面思考",就能成為富豪忽略了其實一萬個"努力勤奮,正面思考"的人中間,可能只有一個會成為富豪
像這種文章的整體命題就很弔詭。什麼是「富二代」?這樣的人是憑空誕生?還是某種制度(自由社會、資本主義)運作下的產物?「貧窮」與「富有」是「相對」或是「絕對」的概念?文章中所說「年收入200萬」者仍比不上所謂富二代,那麼年收200萬者透過制度的保障,若干年後,其後代對比同世代收入較差者之後代,是否也成為文章中所謂的「富二代」?僅著眼於「結果」,對於「整體」並無太大幫助。那麼廢除我國民法中的「繼承」編,或是是消除所謂「富二代」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是嗎?
人生是自己的,一定要這樣比嗎?這樣比來比去有就比較開心嗎?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標題所述一定是成立的,西方也有一樣的問題。記得去年也有一本【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就是這個課題的探討。但社會上也有很多人,雖然錢賺得不多,只以年薪/收入為標準的社會裡,未必被視為勝利組,但他們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活得有貢獻,無庸置疑地,他們已經是真正人生勝利組的一員了。哪怕有人說這樣的看法只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但越是被這樣調侃,更顯得他們越是偉大。10元便當嬤不一定要做慈善,每個堂堂正正,每個不會傷害到他人地追求哪怕微不足到的小小夢想的人,都是勝利之人。我們如果不學會這樣去看,只想追求那些虛榮的標準,我們多少也傷害到了自己家中那麼認真在生活的家人。
教人勵志成為富人的書籍千篇一律都是"只要你努力加上勤奮,加上正面思考,就能成為富人"這些勵志書籍絕不會說"你要努力加上勤奮,加上做一些黑心事 事後再漂白 拿黃金 打通關 ,才能成為富人"最後一行 才是真正要變成有錢人ˋ必須要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