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支持服貿的高手請現身


snd200x wrote:
不知道您所為"片面解...(恕刪)
不能改這條幹嘛? "修改一方應將本條第一款所述修改或撤銷承諾的意向,在
不遲於實施修改或撤銷的預定日期前三個月通知另一方。"
你舉的條款就是爲“修改或撤銷”而立的

豆豉英 wrote:
自由貿易是現實不民主...(恕刪)


而說這些老闆自己都很苦嗎?沒有,只是把沒多賺到的錢,想辦法從員工身上壓榨,老闆自己還是過的舒舒服服的..

重點中的重點

我也支持

不懂怕什麼 台灣服務業早就過去不知多少年了 銀子也大把賺

你拿了這麼許多 卻不准人家來

誰還要跟你玩

按現在這種台灣民眾堅定抗共的決心 中國來開店肯定死路一條

跟美牛一樣 不是嗎?

好奇怪 不都說受害的是業者 怎麼抗議的都是學生

而且還是 都更 人權 核能 貿易 各方面都精通多元又專業的學生

Berith wrote:
不能這麼講

扶植有潛力的弱勢產業是政府的職責,只是看怎麼做

裕隆的問題不是在於"保護",而是在於做法錯了(對國外車課重稅)

你以為一個產業不去刻意扶植,直接讓他對抗國外競爭,他就能活下去嗎?

當然不是啊

再者,你看過這些國家的龍頭產業有多少是外資的? 他們也是有做,只是在於他們最後成功了,而我們失敗了


我覺得要開放不是不可,但是潛力產業的扶植也是必須的

並不是自由開放才是正確的經濟思維!



讓我告訴你
政府長期以來都有在扶植很多弱勢產業
去查一下經濟部網站都有資料
問題是這些產業後來願意自己能獨立的有多少?
沒有外界刺激
政府又一直補助
這種日子當然過得歪歪

像我前面講的例子,計程車政府有沒有補助,有吧?
電信業剛開始3G時候政府有沒有補助?有吧?

DRAM跟面板剛開始時候政府有沒有補助?有吧?
結果咧?每家都山頭主義不肯合作,然後被韓國打到趴

我有一堆台灣企業不長進的實例可以說

小弟十幾年來都在做產品開發
外商本土商都待過
我待過的本土商全部都是要我平均一個星期就要提案新產品出去
有天我說要用一個沒有現成的材料,這個零件可以外購在廠內組裝
結果主管否決因為他說這樣不能用廠內設備生產
這些人腦袋想的是降低成本
但是不考慮產品本身競爭力

最近還有朋友說剛去一間本土公司,結果主管要他第二天提案可以讓公司鹹魚翻身的產品企劃出來

但是外商就是從市場規劃到通路都有做功課
小弟手上這款產品案子在我這邊已經設計了八個月
模具都已經準備開了
剛剛喊停,因為老外主管那邊又有新的方向希望能改
之前為了一塊布料飛來台灣
跟我在台灣跑了好幾家廠商選布
只能說對產品設計的深度根本就不是一般本土企業可以比的

那些本土企業都是在台灣做了二三十年以上的
不隨環境變化來改革
那就是等比你強的企業把你幹掉

jimmywu97 wrote:
不能改這條幹嘛? "...(恕刪)

但是下面馬上補充
三、應受影響一方的請求,修改一方應與其進行磋商,以期就
必要的補償性調整達成一致,調整後結果不得低於磋商前
特定承諾的總體開放水準。

也就是說你要改可以,但要跟對方商量,而且要共識,而且要不能低於修改前的開放水準
這怎麼會是"片面解約"?
剛剛看到FB有人打這樣

01.當中國廠商可以直接來台設點時,從源頭製成到批發零售全包後,我是下游的小零售商,我要賺什麼?!

02.要開放大陸各項產品來台以及商家,路上看到都是大陸的商店用的吃的看的穿都是大陸的東西
我們開放大陸來台但大陸不允許臺灣人民也過去
除了大財團,但是我們有99.7%都是中小企業
妳說政府是否只注重大財團以及自己的利益,甚至間接將臺灣都變成大陸的
而且此案若不簽署,到一定日期會自動生效,都是政府的黑箱作業

這是真的嗎?!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

...好奇怪 不都說受害的是業者 怎麼抗議的都是學生

而且還是 都更 人權 核能 貿易 各方面都精通多元又專業的學生


櫻大精闢!
snd200x wrote:
先回應美韓FTA我只...(恕刪)


首先此次服貿協議,臺灣開放共計64項目,其中27項已經開放,新增開放項目37項,各位臺灣人,聽說過已經開放的27項的哪一個產業,是被大陸消滅的嗎?

類似於中藥批發,臺灣早就4年前就對大陸開放了,目前只有3家陸資來台,只有1家陸資落實資金到位。

大陸不是沒有中藥材巨頭,爲什麽他們不來把臺灣的中藥材批發商全部幹掉呢?原因很緊單:不賺錢啊

我方卻沒有積極吸引中方專業人才,不僅圖利少數財團,缺乏國家整體利益考量的戰略,亦無培植新興產業的遠見,此消彼長下,相當不利於我國未來發展

衆所周知,在陸生來台的政策上,在吸引大陸人才的過程中,臺灣,尤其是民進黨和台聯,是持反對態度的

我不是很清楚鄭教授如何定義“專業人才”,但是我想,能夠唸到臺大研究所,總算的上“專業人才”了吧



台聯黨團總召林世嘉、幹事長黃文玲與副總召許忠信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中生獎學金2012年核發2000萬元,其中台灣大學核發195萬、清華大學400萬、交通大學發290萬及中央大學250萬,皆由國人納稅公帑支應教育經費補助,幾乎是砸錢吸引中國學生來台就讀。

---------------------------------------------------------
台聯對於服貿協議的態度,想必各位知道

當然,臺灣人應該知道,陸生來台,是無法工作的,讀完就要回去,所以現在在吸引人才上有一個問題

如何在不出錢,甚至獎學金都不願意出,且不培養的基礎上,招徠人才

這個問題,我也很想知道。







鄭秀玲教授說

兩岸不對等:經濟規模不對等,大陸買遍全世界。

尚若按照這個理論,爲什麽臺灣還有超商?沃爾瑪和家樂福還沒有把你們的超商全部吃掉?人家的錢比臺灣的超商不知道多多少倍,爲什麽就沒有吃掉呢?

我很好奇。

爲什麽在有麥當勞的基礎上,臺灣還有餐飲業呢?爲什麽麥當勞沒有吧臺灣的餐飲業全部打垮?人家也錢多。

我也很好奇。

那鄭教授爲什麽一看到大陸企業,就認定臺灣企業會被錢壓垮呢?我只有一個結論:人民幣比美元重一些。

Wendell_Ken wrote:
剛剛看到FB有人打這樣
當中國廠商可以直接來台設點時,從源頭製成到批發零售全包後,我是下游的小零售商,我要賺什麼?!

這是真的嗎?!


應該要問他
其實美國廠商早就可以直接來設點
從源頭跟批發都全包
請問他這幾年是賺甚麼?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