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發現肺癌重要標靶 女高生獲獎


owemm wrote:
高一女發現肺癌標靶獲獎 被踢爆是父親2010年論文研究

引用:東森新聞雲標題
.(恕刪)


這個記者根本是亂寫,A549是肺癌細胞株的名字,他父親用這個細胞株做實驗,當然用A549 lung cancer去搜尋,會搜尋到他父親的名字。

為什麼都不仔細看一下內容呢?他父親2010年的研究是Glabridin這個chemical,前面有人找出來的廖同學做的是微小核醣核酸miR-33a,跟那位高一女學生做的東西不一樣。

前面有人提到病人檢體沒管道不可能拿到之類的話,其實應該要去看看那個研究是不是後來真的有在病人檢體中做驗證,如果只是用A549細胞株做實驗,這些細胞株在醫學院實驗室裡可以說是俯拾皆是。

不管對這對父母的作法是不是認同,但是不要記者亂寫就隨之起舞。有人啣著金湯匙出生,有人手拿著pipetman出生,很多事情本來就不會是公平,父母親把小孩送去學才藝心算珠算,出國遊學,往後推甄比較有利,這樣有公平嗎?如果都要講公平,那那些每個月學費兩三萬的雙語幼稚園第一個該禁止。這對教授父母願意將女兒往生醫方向栽培,最後得到科展名次,跟有些愛樂父母送女兒學鋼琴努力栽培,最後得到國際鋼琴大賽名次,有什麼太大差別嗎?
No day but today!

ChanSP1970 wrote:
這個記者根本是亂寫,...(恕刪)


我本身同意您的觀點,我也沒有其他的意思,如果您覺得這位記者所報導的文章並不正確,建議您可以去反應一下喔!

我只是比較好奇,以我個人的親身體驗來說,要在暑假或是高一這個年紀的時候可以完成如此高完成度的學術發表,有點令人驚訝,也希望這位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好好發展自己,或許以後可以讓生命科學領域有重大進展。

不比考試比背景跟資源~弱勢越來越難翻身
這個社會還真是病了....

本來做研究就是要窮盡所有能用的資源,

現在的科學家怎麼可能從無到有, 不都是利用前人留下的資源?

如果是你自己從小有興趣, 慢慢研究, 別人在玩, 你在做研究.

加上父母的引導, 到高中時有一些成果發表,

被這樣誤會, 情何以堪, 原本的滿腔熱血頓時化為烏有...

更何況這是對人類有幫助的事,

不單只求各人利益, 不管誰發表都是一件好事.

我們能做的, 就是給這些對人類有幫助的人一個掌聲.



VincentLu1021 wrote:
這個社會還真是病了....

本來做研究就是要窮盡所有能用的資源,

現在的科學家怎麼可能從無到有, 不都是利用前人留下的資源?

如果是你自己從小有興趣, 慢慢研究, 別人在玩, 你在做研究.

加上父母的引導, 到高中時有一些成果發表,

被這樣誤會, 情何以堪, 原本的滿腔熱血頓時化為烏有...

更何況這是對人類有幫助的事,

不單只求各人利益, 不管誰發表都是一件好事.

我們能做的, 就是給這些對人類有幫助的人一個掌聲.




VincentLu1021 wrote:
這個社會還真是病了....

本來做研究就是要窮盡所有能用的資源,

現在的科學家怎麼可能從無到有, 不都是利用前人留下的資源?....(恕刪)


如果今天這個重大發現是由他老爸老媽或是底下某位研究生提出,也沒啥人會說話吧。

試著對比一下:
科學家 vs 高中生
論文、期刊 vs 科展
研究 vs 升學
年 vs 月

這就是差異,也就是會被人酸的原因。

再看下文:
中研院院士林榮耀讚許郭芷忻的研究是科展舉辦廿年來少見的優秀作品,獲獎原因是「創新、完整、技巧性高」,作品優秀的程度明顯「超齡」,為了確認不是老師或父母代做,評審團近廿位大學教授甚至集體「找碴」,詳問實驗的理論和操作方法,不斷追究實驗細節,「只要被發現一個破綻馬上就out」,結果教授評審團找不到任何問題,授予青少年科學獎桂冠。

我是覺得,如果這個小女生真的如那位院士說的這麼厲害,不如以他名字掛 first author 投稿看看。

ChanSP1970 wrote:
這個記者根本是亂寫,...前面有人提到病人檢體沒管道不可能拿到之類的話,其實應該要去看看那個研究是不是後來真的有在病人檢體中做驗證,如果只是用A549細胞株做實驗,這些細胞株在醫學院實驗室裡可以說是俯拾皆是。
(恕刪)


你騙我!也騙大家!

就算醫學院的實驗室,也會因為資源的不同,擁有細胞株的種類不同!哪有可能到俯拾皆是的地步?

也不可能每個實驗室每株細胞都有!

甚至研究生到沒錢的實驗室,想要研究實驗室原來沒有的細胞株(沒錢買),可能還要靠交情靠關係去其他實驗室甚至他校要。

外細胞株購買後,其實應該是有管制的!不是要分用就可以分用的!

高中生做實驗能得到這樣的成果固然可喜可賀。

但是看情形(以小六就進實驗室來算),他的資歷可能已經算是一般博士班四、五年級的水準了!
可動用的資源甚至不是一般博士生能動用的。(實驗室他家開的)

20年前甚至更早也有科展啊,也有很多人父母擁有實驗室(實驗室真算他們的?),難道前人都那麼笨,做不出超越高中生的研究?

VincentLu1021 wrote:
這個社會還真...(恕刪)


原來高中科展的目的是對人類有貢獻才能得獎?
或許高中科展直接更名為諾貝爾獎就好了
我想未來科展就會破解弦論了...

也怪不得一堆碩博士生領22k
因為一個高一女生7個月就完成的研究
你們花費幾年都做不出,真該反省!
其實整個事件牽涉到:

1.瓜田李下 (和父母研究肺癌議題相同)

2.使用高等教育資源,程序不對(公私不分):

從小六就開始進出實驗室,使用耗材,占用自己父母指導時間 (父母又領薪)
教育部和校方是否可以向她追討實驗租借費用? 並對她父母追究行政程序缺失呢?
畢竟國家和教育部每年花那麼多錢補助在公私立學校軟硬體上,不是給私人這樣使用的
如果她17歲是跳級上自己父母的博碩士班,那就沒問題
如果硬說是聘請她當助理,那問題應會更多

3.未來利益:

利用這獎項,保送或推甄,和她同屆的同學可能會少了一個醫學系的名額,這有排它性
公不公平自然會影響其它家長和學生的權益


如果這位高中女生自願公開放棄用此獎去推甄,那就可以去掉很多雜音
不過這個事件,仍是有瑕疵的舉措
教育部應檢討這樣的制度,如何更公平的審核或對條件加以限制
也可針對優等學生,訂定中等教育使用高等教育資源申請辨法

試想此女父親研究肺癌多年,如果其父母早就有打算要行此道
自然幾年前就有所準備,言行舉止,所談所論,當然會一直繞在這話題上
她自己父母也是面試博碩士生的教授,大概也知道同道的會問什麼問題
光對此一實驗和牽涉的原理操作,應該反覆演練了,能通過評審的詰問,可能性自然不低
說不定準備的題目還數倍於評審所問

當然若對任一相關學科的原理或實作,可能就會有問題
比方,在缺乏那一樣設備時或材料時,實驗的設計可以改成怎麼做? 影響會如何?

不論事情的真假虛實,這都反映了台灣當前教育的問題,和父母競爭的心態
把這樣的事件搬上檯面來看
或多或少,都還是隱晦地看到一些人性

高一女研究肺癌標靶獲獎 遭質疑是父母代工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205/161454.htm#ixzz2Jz2ixAY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ChanSP1970 wrote:
父母親把小孩送去學才藝心算珠算,出國遊學,往後推甄比較有利,這樣有公平嗎?


不公平的基礎 應該是要父母自己蓋實驗室給小孩專用才可以
VincentLu1021 wrote:
現在的科學家怎麼可能從無到有, 不都是利用前人留下的資源?

這種如此人才 怎麼還沒被哈佛看見哩
Agripina wrote:
科學家 vs 高中生
論文、期刊 vs 科展
研究 vs 升學
年 vs 月


純台灣培養的第一名 諾貝爾獎得主 快要誕生了
hl805hsp wrote:
3.未來利益:

重點就是這個 拿這個打其他的

台大醫科保證班
沒有推不倒的女人,只有推不倒的價錢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