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nmaker wrote:
所以我說嘛...
眼睛瞎掉的人...回答100次也沒用
我有沒有回答容量因素呢?
沒關係,再重貼一次給你看
雖然我知道你肯定又直接無視
然後繼續跳針我要看效率啊!! 為什麼不回答效率啦!!
答案就在#420
和#462
為什麼不先檢討自己別人都看到了就你沒看到??
因為對某些人來說,檢討自己是困難的,但是說謊,造謠,潑髒水容易得多
所以他們選擇幹這些輕鬆活兒,而且從不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恕刪)
我說這位兄台,Ipadsir大的問題,好像跟您的回覆的是兩碼子事欸,是我誤解了甚麼嗎??
目前一次性釋出的3.8GW風場,20年之FIT固定費率是每度電費5.8台幣沒錯吧?
姑且不論這個數字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決標價格比到底貴了多少,
但問題在於,不管它發了多少電,我們要跟人家買,就是一度5.8塊買20年,這沒錯吧?
而這份離岸風電遴選招標的辦法裡,決標廠商向公股銀行以專案融資方式貸款離岸風電,基本無擔保,保證金分期支付給政府,這沒錯吧?
那是否意味著,如果得標廠商的獲利不如預期甚至虧損,在貸款尚未攤提前就倒閉,公股銀行豈不血本無歸了?
最糟糕的狀況,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獵雷艦案??那麼Ipadsir大的質疑應該很有討論的價值阿!
您既然對離岸風電專案這麼大力讚揚,可否懇請試著回答這個問題給大家看看?
另外,有關容量因素的問題,即便風力發電的容量因素有2X%,
作為一個被政府拿來取代核電的替代能源,恐怕這樣的容量因素有夠低,這沒問題吧
台灣在103年的時候,現有核電機組全開,容量因素可達90%,火力也至少有75%的實力,
就算離岸風電有100%容量因素,每度電5.8塊,就是比核電高三倍,
離岸風電的迴避成本要不要算一下呢?
2X%的容量因素,就已經註定了風力無法當基載了,事實上也沒人期待它能負擔基載任務
但它卻要在未來占了高達20%的發電佔比,若考慮容量因素,恐怕3.5GW的裝置容量還遠遠不夠,
到時候又要再花幾兆來補?
而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規劃5.5GW,不論是誰花錢蓋的,合計198億度的電,就是得花每度5.8塊來採購,
這真的跟是誰花錢蓋的或是發電效率如何都沒有任何關係,二十年合約一簽,全民就是得花兩兆買風電,
除非您說,又不一定能真的發的了表訂的198億度電,有發電才需要付錢阿
那是不是表示:離岸風電一蓋,要嘛是容量因素低落發電量不足、要嘛就是發好發滿用兩兆來採購預定發電量?
而風力發電這種間歇性能源,需要傳統發電能源來當備援,不管是蓋燃氣還是燃煤電廠,這筆錢請問又是算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