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_Liu0717 wrote:
嗨~騙子還沒去告騙子...(恕刪)
按照劇本套路~~
德國和歐洲各國,
要準備上場救援囉,
好興奮啊!!!
歐洲各國有歐洲電網和歐盟,
台灣有什麼??
英雄聯盟??
官商勾結大聯盟??
Tim_Liu0717 wrote:
嗨~騙子還沒去告騙...(恕刪)
Tim_Liu0717 wrote:
能源局公布風電發這麽多電,
但台電顯示沒有……
Tim_Liu0717 wrote:
他應該德國人啦~~
你問他台灣,
他都回答德國,
Tim_Liu0717 wrote:
全歐洲最大太陽能使用國,
是哪國你知道嗎?德國!
德國電不夠時,怎麼辦?跟鄰國(法)買電!
鄰國電哪來?核能!
Tim_Liu0717 wrote:
[真相] 德國 電費單開箱 2014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2)-德國的再生能源並沒有撐起一片天 2014
德國廢核 兩面手法 2014
掀開德國廢核真相 2013
以德日為鑑 我國實不宜貿然廢核 2014
德國,為了補足未來廢核造成的電力缺口,還不是乖乖的向法國買電 2013
過客4112 wrote:
有些資料必須更新一下,以前的觀察在現在不一定還會成立
2014年拿到的資料應該是2013年以前
而事實上,這幾年來德國電力發電的碳排是逐年減少的
但是因為其他部門的碳排增加,因此整個德國的碳排仍然微量增加
至於燃煤發電比重也是減少的, 去年綠能發電的比重已經3成多, 另外燃氣電廠的比重也較前幾年大幅增加
由於歐洲電網的拍賣制度影響,很多現貨市場的便宜電會讓整個電廠的負載管理更為複雜
進出口的電是哪種發電來源常常變成是利益的計算
因此去講進口的是什麼電,出口的是什麼電,個人覺得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
Tim_Liu0717 wrote:
我最喜歡德國的例子了,
2.為何德國【光光因為再生能源不穩問題】,一年停電20萬次?
過客4112 wrote:
關於德國2011年的停電次數20萬次
下面這篇文章可以參考看看(雖然是2016年的文章)
2006~2014這段期間內停電次數由22.8萬次降為17.38萬次、SAIDI值則由21.53分鐘
降為12.28分鐘。
....
德國的供電品質排名在歐盟區域排在前段班,在報告中排名前5名(盧森堡、丹麥、
瑞士、德國、荷蘭)中除了德國以外都是供電區域較小的國家。若以台電同期的SAIDI值
加入排名可以排在德國後面搶下第5名,而德國和台電的SAIDI與SAIFI兩項數值相較則
是差距不大互有輸贏(2013年用戶平均停電時間SAIDI台電18.08分鐘、德國15.32分鐘,
用戶平均停電次數SAIFI台電0.264次、德國0.47次)。
Tim_Liu0717 wrote:
為何德國要重啟污染性極高的燃煤電廠?
Tim_Liu0717 wrote:
為何德國要用法國的核電?
若你的再生能源沒問題,未何還要連接歐陸電網收受供電?
Tim_Liu0717 wrote:
為何德國排碳量歐陸第一?
Tim_Liu0717 wrote:
德國自從宣佈廢核之後,燃煤發電的比重每年都增加;所以德國的碳排放,每年也都增加中
Tim_Liu0717 wrote:
德國靠綠電出口賺錢的新聞,
你曾經看過嗎???
Tim_Liu0717 wrote:
相反的
[它電力出口多,但賠的要死]
Tim_Liu0717 wrote:
人家都出書揭德國綠能謊言了,
《能源大騙局:綠能神話引燃的世紀豪賭》一書,史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凱瑟林‧哈內特‧懷特(Kathleen Hartnett White)著,陳珮榆譯,好優文化出版。
Tim_Liu0717 wrote:
想了解德國電力出口真偽,
直接看鄰國——法國,電力進出口數據就知道了……
[根據法國國家電網RTE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法國電力出口86.3TWh(863億千瓦時),進口26.1TWh,淨出口60.2TWh。相對於法國的主要鄰國,以核電為主(發電量佔71.6%)的法國均為淨出口國。]
咦!法國也淨出口?但某人說德國Net Income?呵呵……
魯拉拉拉 wrote:
林滄敏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分析各家民營電廠購電金額表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台汽電轉投資的星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森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與星元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都以每度電新台幣4.9元賣給台電,台電賣電給民眾每度3.14元,台電每買1度電就賠1.76元。
stunmaker wrote:喔~~~~好吧,既然你都敢拿能源局來坦,我姑且相信吧。
能源局按照潛力場址風速推斷公布的平均值,然而每年風況不同,風場之間
自然也不同.
stunmaker wrote:這好笑了,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台灣沿海的離岸風力發電,你不審視本身的主、客觀因素;一直想把焦點轉移到國外去,想閃躲什麼?
你怕了嗎?
為什麼不敢拿國外數據做比較? 想閃躲什麼?
stunmaker wrote:容量因數不是興建電廠的標準;興建電廠還要考慮能源來源的維持是否不易(天然氣存量國安危機 經濟部擬提高自備儲槽容積天數)、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燃油發電最髒)、發電成本是否符合該國人民可負擔(你申購綠電了沒)、該種發電方式是否符合經濟效益(七月份的容量因數只有11%也好意思拿來獻醜?)、該地環境是否適合(台灣河多但是長度短又加諸水量不穩)、該國是否有足夠技術興建、運轉(核電廠絕對比太陽發電難蓋、難運轉)...
1.容量因數當成是否興建電廠的標準,那全世界應該早就蓋滿了核電廠,
其他發電方式全部淘汰. 但很顯然地球上的電力工程師都想的跟你不一樣.
不妨思考一下是誰有問題?
stunmaker wrote:沙漠中沒有水可以冷卻核反應爐、沒有多餘能源來運轉天然氣槽、運送燃煤更是曠日廢時、風力也不穩定;唯一現成的能源就是太陽能,不選它,選誰?或是你有其他高見,不妨提出來讓大家笑笑美國人愚蠢。
2.照你的理論台灣太陽光電容量因數14.2%,德國10~11%,美國沙漠最高25%,
當然應該全數拆除. 但很顯然地球上的電力工程師都想的跟你不一樣.
不妨思考一下是誰有問題?
stunmaker wrote:哇塞,你都知道夏天風力少,容量因數低了,還拿來告訴大家一定要用...你要不要思考一下這種邏輯有沒有問題?
3.夏天風力少,容量因數低於冬天是正常現象,歐洲風場也是如此.
你想較勁數字,絕對讓你滿意...
德國太陽光電(2018)
德國風電(2018)
歐陸最強國花大錢蓋你眼中的垃圾. 不妨思考一下是誰有問題??
iijima_ai wrote:
喔~~~~好吧,既然你都敢拿能源局來坦,我姑且相信吧。
那我們推斷一下喔,如果把海洋竹南的年平均容量因數也拉到41%,那七月的月平均容量因數應該會是...(41/37.9)*11=11.9%。哇塞,高的嚇人呢
iijima_ai wrote:
這好笑了,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台灣沿海的離岸風力發電,你不審視本身的主、客觀因素;一直想把焦點轉移到國外去,想閃躲什麼?
莫非本身的主、客觀條件讓你有淡淡的哀傷?
iijima_ai wrote:
來,請你勇敢地告訴大家:你為何支持一個2017/05~2018/04年平均容量因數不到40%,而且在最需要電力的2017/07,月平均容量因數竟然不到年平均值的1/3的離岸風力發電?
過客4112 wrote:
看減碳,則很少是看短期的統計,如月份或是季節
通常是以年份為統計的依據
因此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最後結果都會歸入年度統計
過客4112 wrote:
而每年的用電量是固定的,因此再生能源發得多,自然火力就會發得少
因此談論減碳不會用備援的角度討論(備援角度是討論缺電問題)
而會以實際上的發電量來討論
由於目前台灣是以再生能源為優先併網提供用電,
因此只要再生能源發出一度電 其它的發電途徑就會少發一度電
iijima_ai wrote:
你看看,你又來了。
自己本地的條件都不好好看清楚,一直想跟國外比、跟世界比。
iijima_ai wrote:
容量因數不是興建電廠的標準;興建電廠還要考慮能源來源的維持是否不易(天然氣存量國安危機 經濟部擬提高自備儲槽容積天數)
iijima_ai wrote:
是否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燃油發電最髒)
iijima_ai wrote:
發電成本是否符合該國人民可負擔(你申購綠電了沒)
iijima_ai wrote:
該種發電方式是否符合經濟效益(七月份的容量因數只有11%也好意思拿來獻醜?)、
iijima_ai wrote:
該地環境是否適合(台灣河多但是長度短又加諸水量不穩)、該國是否有足夠技術興建、運轉(核電廠絕對比太陽發電難蓋、難運轉)...
這是一個要考慮許多面相的問題,卻被你簡化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