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_yeh wrote:
大家在質疑的是相對...(恕刪)
早上八點就大開冷氣了
結果到了九點
太陽能卻還是少到可憐................



zuzu2008 wrote:
別忘了,兩年之後誰...(恕刪)
stunmaker wrote: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如果台灣離岸風電的41%容量因數叫少得可憐,
那我請問哪些國家的離岸風電可以稱作一般? 稍多? 或者很多?
allen_yeh wrote:
大家在質疑的是相對於其他電力設備的容量因素低
allen_yeh wrote:
大家在質疑的是相對於其他電力設備的建設成本高
allen_yeh wrote:
大家在質疑的是需要電的時候沒啥電力,不需要電的時候倒是有了
zuzu2008 wrote:
別忘了,兩年之後誰離岸風電全部發电之後,夏天發不出電,冬天可是滿滿的電,
電力公司必須以歐洲兩倍的價格全額收購。
iijima_ai wrote:
我們就用你轉貼的數據來討論:
1. 海洋竹南在2017/05~2018/04的全年容量因數是37.9%,在2018/01~2018/12的全年容量因數是38.2%。這天外飛來的41%離岸風電容量因數從哪來的?
iijima_ai wrote:
2. 自己的數據還沒審視完,就急急忙忙要拖老外下水,這種圍魏救趙的招數行不通的......回來看看本地的情況啦。
iijima_ai wrote:
根據台電的報告,核能電廠的2015年平均容量因數是80.9%,2014年平均容量因數更是高達94.1%;而依照你提供的資料,海洋竹南在2017/07的容量因數只有11%,在2017/08的容量因數"高達"34%,在2017/09的容量因數只有14%。
年平均37.9%,在最熱的七月竟然連1/3都不到;這還不叫少的可憐?這還不叫不穩定?
這種容量因數少得可憐又不穩定的能源值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