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rz~ wrote:
台灣已經是底智商社...(恕刪)
別這樣說, 我抗議, 我要檢舉你的發言, 怎麼可以汙辱低智商族群呢?
應該是無腦社會啦,,,,,,低智商至少還有腦啦,,,,,
球德洛 wrote:
15:00 update. 結果論來說,飛機的確是避掉鬧區墜河(恕刪)
球德洛 wrote:
15:00 update...(恕刪)
復興航空前機師和現任機師出面爆料,其實過去的維修過程黑幕重重,為了等更換零件,三個發電機把壞的跟好的對調...
桃園機場上,復興航空班機因為發電機故障,從桃機起飛曼谷又折返,事件發生在2013年,影響200多名旅客。不過發電機壞了還能飛,前機師張華維痛批幕後維修黑幕重重。
復興航空前機師張華維:「又隔了一個禮拜後,變2號發電機壞了,他有說換了,他把它拆了,從頭到尾都是壞的換來換去。」
......
機師和前機師大爆料,質疑復興從維修訓練到零件,每個關卡都問題重重。
去年2月4日復興航空GE235航班失事墜毀基隆河,造成43人死亡、17人受傷。飛安會昨公布最終調查報告,不僅直指主因是駕駛溝通不良、關錯發動機的「人為瑕疵」,更分析還有「發動機瑕疵」及「駕駛訓練不足」等一連串失誤造成悲劇。
飛安會於去年7月調查時發現,班機在跑道滾行時就發生問題,自動起飛控制系統燈號(ATPCS)沒亮就起飛;起飛後30秒,2號發動機雖然沒壞,卻出現機件「自動順槳單元」(AFU)故障,導致開始自動順槳失去動力;此時螢幕顯示「2號發動機熄火」,正駕駛卻誤收回1號發動機,墜毀前8秒才驚覺「哇關錯油門」,最後墜落基隆河。
不過,飛安會執行長王興中強調,飛航事故通常是由一連串失誤造成,「請不要關注駕駛員,大部分是組織文化的問題。」建議復興航空,應徹底檢視飛航組員的訓練計畫,並設計系統性的措施以確保符合公司訓練。
球德洛 wrote:
你要問我,我誰都不信,我只看證據,目前我選擇相信復興及民航局
【第一堂課:省錢忽略「安全」難挽回顧客心】
航空公司是極度重視「成本」的行業,但航空公司要成長,關鍵是「安全」。而林明昇當上董座後,興航前4年都很順,因此推動機隊更新與擴張,但人員安排卻沒跟上腳步,一味向前衝,不時傳出機師過勞,使獲利成長的興航,飛安風險愈來愈高;澎湖空難後,不安全、不重視飛安的形象始終縈繞,重挫消費者信心。企業信譽可在旦夕間瓦解,但要再起,除非投入倍數計的資源和時間,興航顯然少了這樣的認知與魄力。
【第二堂課:公司管理鬆散危害公司成長】
創意產業的員工自由發揮可適才適所,但航空公司以飛安為首要,必須嚴格遵守降低風險的SOP,遴選機師時也需採高標準,不適任就淘汰。復興航空2次空難,調查都顯示機師不遵守SOP,且空難機師的轉訓考試是補考才過關,顯然企業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造成嚴重空難的主因。
興航機師訓練不足 錯失糾正駕駛的黃金時機
正駕駛內部訓練6大評語 「緊張口誤、程序不完整」
飛安會:飛航前控制系統出問題卻未放棄起飛
正駕廖建宗 處理緊急狀況有困難
飛安會:新機發動機焊接點有裂痕
失事肇因 確為人為操作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