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復興航空墜機,確定人為失誤造成~在黑盒子解讀出來前,我深深以為讓飛行員進忠烈祠極其不妥


囧rz~ wrote:
台灣已經是底智商社...(恕刪)


別這樣說, 我抗議, 我要檢舉你的發言, 怎麼可以汙辱低智商族群呢?
應該是無腦社會啦,,,,,,低智商至少還有腦啦,,,,,
球德洛 wrote:
15:00 update. 結果論來說,飛機的確是避掉鬧區墜河(恕刪)

飛機高度在309呎時駕駛員喊「哇油門收錯了」,約8秒後就失速墜毀在基隆河。
在墜落地面前8秒至14秒,飛機駕駛還不知道兩個發動機都沒有推力。
駕駛如果認為還有一發動機正常,不用冒危險迫降到河面,而是繞場回到機場降落。
駕駛避開大樓及人群迫降的說法可能不正確,因為他不知道兩具發動機都沒推力。
如果駕駛知道兩具發動機都沒推力,必然要緊急迫降。

單發動機飛行時尾翼方向舵會自動修正,飛機製造公司必須要設計單發動機能安全降落,不然這種飛機沒人敢坐。
模擬駕駛時也必須測試駕駛員能操作單發動機降落(不是緊急迫降)。

如果證照及模擬測試都符合標準,但是駕駛員疲勞、生病、酒精及毒品等也會影響飛安,這也是航空公司應該注意的。

以結果來看,真的讓台北市民拈一把冷汗。
唉! 真不了解為何駕駛爬升時為何要分心去處理問題發動機,,,,
感覺這些人真的死得有點冤,,,,
確定是人為失誤造成...
表示重要操作點.由人判斷時.還是有缺陷..

提外話..
如果2號引擎故障了...
人為要關掉正常的1號引擎時..
此時飛機初始設計時.應該要設計有鎖定的防呆裝置..
如有此鎖定的防呆裝置..不要同時失去2個引擎動力..
就不會發生此次憾事..

MING510 wrote:
此時飛機初始設計時.應該要設計有鎖定的防呆裝置

這是設計理念問題, 到底緊急時候是聽飛機的還是聽駕駛的?
還記不記得法國設計的飛機這種超智慧的空巴在大園上空跟駕駛員在搶飛機?
結果呢?

球德洛 wrote:
15:00 update...(恕刪)

在2015年第一次飛安會公布事實資料報告,就已經指出正駕駛誤關一號引擎導致飛機在空中沒有推力
6月的報告其實跟之前的解讀差不多,正駕駛誤關一號引擎,在墜機前8秒鐘才發現驚呼收錯油門,但已經來不及了
機師發生的錯誤
(1)起飛前的飛機警告控制系統警告燈亮,燈亮是不能起飛(ATR有分500ATR600一種可以飛另一種不能飛),機師沒有確實執行
(2)雙發動機的飛機,即便在起飛時一具引擎失效,另一顆引擎還是可以維持安全的爬升率
(3)正駕駛(操作)在單具引擎失效後,坐在副座正駕駛提close check(相互檢查,意指單發動機處理程序)提要處理2號發動機失效,但正駕駛確講1號發動機,副座正駕駛卻沒提醒正駕駛這是另一個錯誤

從飛安的角度來看,飛安會的檢討(失事報告)為無責任過失調查,並非要去究責誰的過錯

Nantes wrote:
在2015年第一次...(恕刪)


復航game over
昨日的浪子~柯林髮落, 今日的巨星~球德洛, 明日的傳奇~褲濕啦 , 永遠的女神~愛田由
https://tw.news.yahoo.com/發電機壞照飛-前機師爆興航維修糟-135700212.html

復興航空前機師和現任機師出面爆料,其實過去的維修過程黑幕重重,為了等更換零件,三個發電機把壞的跟好的對調...

桃園機場上,復興航空班機因為發電機故障,從桃機起飛曼谷又折返,事件發生在2013年,影響200多名旅客。不過發電機壞了還能飛,前機師張華維痛批幕後維修黑幕重重。

復興航空前機師張華維:「又隔了一個禮拜後,變2號發電機壞了,他有說換了,他把它拆了,從頭到尾都是壞的換來換去。」

......

機師和前機師大爆料,質疑復興從維修訓練到零件,每個關卡都問題重重。

這次有復興航空前機師張華維,敢曝光身份的爆料了
新聞後段還有另外一位復興航空現任機師,可惜不敢曝光身份



http://a.udn.com/focus/2016/07/01/22901/index.html
復興航空失事報告:公司懶了、機件瑕疵、駕駛慌了…

去年2月4日復興航空GE235航班失事墜毀基隆河,造成43人死亡、17人受傷。飛安會昨公布最終調查報告,不僅直指主因是駕駛溝通不良、關錯發動機的「人為瑕疵」,更分析還有「發動機瑕疵」及「駕駛訓練不足」等一連串失誤造成悲劇。


飛安會於去年7月調查時發現,班機在跑道滾行時就發生問題,自動起飛控制系統燈號(ATPCS)沒亮就起飛;起飛後30秒,2號發動機雖然沒壞,卻出現機件「自動順槳單元」(AFU)故障,導致開始自動順槳失去動力;此時螢幕顯示「2號發動機熄火」,正駕駛卻誤收回1號發動機,墜毀前8秒才驚覺「哇關錯油門」,最後墜落基隆河。


不過,飛安會執行長王興中強調,飛航事故通常是由一連串失誤造成,「請不要關注駕駛員,大部分是組織文化的問題。」建議復興航空,應徹底檢視飛航組員的訓練計畫,並設計系統性的措施以確保符合公司訓練。


死人不會說話,飛機駕駛員也有犯錯
但一連串的失誤,只抓最後的死人來扛全部責任
從而規避其他人(還活著的人)的責任,這也是不恰當的

球德洛 wrote:
你要問我,我誰都不信,我只看證據,目前我選擇相信復興及民航局

我之前就說兩方皆不可信
你只因為不想相信名嘴,所以去選擇相信復興
大概是你"反指標"的神秘力量,讓復興有今天的下場吧


http://www.nownews.com/n/2016/11/29/2322067
從風光到收攤 復興航空教我們的4堂課
【第一堂課:省錢忽略「安全」難挽回顧客心】
航空公司是極度重視「成本」的行業,但航空公司要成長,關鍵是「安全」。而林明昇當上董座後,興航前4年都很順,因此推動機隊更新與擴張,但人員安排卻沒跟上腳步,一味向前衝,不時傳出機師過勞,使獲利成長的興航,飛安風險愈來愈高;澎湖空難後,不安全、不重視飛安的形象始終縈繞,重挫消費者信心。企業信譽可在旦夕間瓦解,但要再起,除非投入倍數計的資源和時間,興航顯然少了這樣的認知與魄力。

【第二堂課:公司管理鬆散危害公司成長】
創意產業的員工自由發揮可適才適所,但航空公司以飛安為首要,必須嚴格遵守降低風險的SOP,遴選機師時也需採高標準,不適任就淘汰。復興航空2次空難,調查都顯示機師不遵守SOP,且空難機師的轉訓考試是補考才過關,顯然企業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造成嚴重空難的主因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630/897501/
興航有機會避免悲劇 卻未有效處理
興航機師訓練不足 錯失糾正駕駛的黃金時機

正駕駛內部訓練6大評語 「緊張口誤、程序不完整」

飛安會:飛航前控制系統出問題卻未放棄起飛

正駕廖建宗 處理緊急狀況有困難

飛安會:新機發動機焊接點有裂痕

失事肇因 確為人為操作不當


我之前就說了,為什麼要排除 "復興航空作業不確實" 這樣的可能狀況?
前面一堆環節作業不確實,然後把所有責任歸咎在最後的"駕駛人為操作不當"
這算哪門子的檢討?能改進到什麼?
只會養成以後儘量把責任100%往死人身上推的風氣

我不是說駕駛沒責任,他有犯錯,他也付出代價丟了命
因為他已經死了,他再也沒有檢討改進的機會(我寧願他有這機會)
但活著的人,才真正應該更要檢討改進,以免重複上演這種事
復興航空已經不玩了,但別讓其他航空學到把100%責任往死人身上推

蝦米爸爸 wrote:
我之前就說兩方皆不...(恕刪)


人為疏失 結案
昨日的浪子~柯林髮落, 今日的巨星~球德洛, 明日的傳奇~褲濕啦 , 永遠的女神~愛田由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