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強送核電延役法案!范雲喊「該罷就罷」:只有人民能讓他們付出代價 2025/05/12 22:15:00政治中心/彭淇昀報導立委范雲今(12)日出席「反對核電重啟,拒絕草率修法」晚會,指出藍白聯手,未經實質協商,即將核電延役草案逕送院會表決,是「假協商、真放水」,並表示藍白此舉是「反族群正義、反民主、反國安、反智」的「四反」行為,明日若強硬表決,只有人民可以教訓、該罷就罷!范雲表示,藍白首先是「反族群正義」。過去她質詢核安會主委,為何核廢料遲遲無法遷出蘭嶼?對方表示目前低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設施場址須經當地居民公投同意,但包括花蓮、金門等地,根本拒絕舉辦公投。而曾任花蓮縣長的立委傅崐萁,就曾說過「希望不要亂倒核廢料,否則將率原住民北上『出草』。」如今不解決核廢料,卻要強推核電延役,怎麼對得起蘭嶼人嗎?其次是「反民主」。范雲指出,此次委員會完全未進行實質審查,藍白明天院會拿哪一版本來表決也毫無所悉。高屏首長及屏東、高雄,連台南選出的立委都反對,若連核廢料放置都需地方公投,那核電延役為何不用經過地方同意(local consent)?藍白的行為,既傷害「國會民主」,也傷害「基層民主」。第三是反國安。范雲接著說到,從俄烏戰爭的經驗來看,核電廠非常容易成為對方攻擊的目標,因此藍白急著讓核電廠延役,根本是罔顧國家安全,「反國安」。最後,范雲指出藍白更是「反智」。民眾黨立委曾在委員會中表示「(芬蘭)全世界都能處理核廢料,臺灣不行嗎?」她強調,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芬蘭「即將」設置高階核廢料處置場,在無地震情況下,還花了50年才與在地民眾取得共識。臺灣在地質條件遠遠不及,更遑論缺乏基層民主支持。因此她認為藍白根本是「反智」的政黨,因為他們對核安議題根本沒有能力了解、拒絕了解、也懶得了解,所以完全不進行實質條文討論。范雲呼籲,這不是民進黨一黨的議題,這是臺灣公民社會30年積累的努力。若藍白明日在院會以多數強行表決,踐踏臺灣民主和人民智商,希望大家「要罷就罷!」只有人民才能讓他們付出代價!
消費罷免民權的鬧劇 罷吳思瑤因領銜人張克晉未到,北市選委會拒收連署書。2025/06/08 05:30記者陳政宇/特稿北市雙吳罷免案破功,幾乎宣告國民黨一事無成,甚至面臨「地動山搖」的存亡危機。公民為導正國會運作、反共護台,依「憲法」賦予的權利,自主發起罷免藍委;國民黨「以罷制罷」卻落得兵敗如山倒,除了在戰術上誤判形勢、踐踏法治而自食惡果,更是消費罷免民權的一場鬧劇。大罷免三十一比○態勢日漸明朗,從國會擴權法案掀起青鳥運動,到總預算亂象引爆罷免烽火。國民黨非但不願面對錯誤,反將矛頭指向執政黨,無視自己挑起亂局的責任,從未理解這場由下而上的公民行動,秉持「賴給清德」的逃避態度。觀察國民黨的罷綠策略,從一開始就充滿投機心態。有罷免案召集人不斷操弄罷免法規,聲稱突破連署門檻,跑到選委會打悲情牌。另有罷免案領銜人在連署截止前夕高掛通宵收件,連造冊時間都沒有,即使演不下去,也要在舞台上撐到最後一刻。譁眾取寵的行徑,只是競逐媒體曝光與政治紅利。紙終究包不住火,國民黨在全台各地的黨務系統被查出集體造假,法院質疑藍營高層指示地方黨部抄名冊、偽造文書,甚至出現「亡靈大軍」,至今已數十名黨公職遭調查。藍營非但不自省,反而聚眾包圍檢調、嗆聲司法、強辯「政治迫害」。種種作弊的違法手段,讓罷免從公民行動墮落為民主法治的敗壞,就連台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都要求自家政黨深自檢討。國民黨長期以「恩庇侍從」維繫權力結構,早已與台灣民主社會脫節,以為施予小惠、挑起政黨對立就能弭平民怨。但是,罷免潮是一群理念相近、憤怒有據的公民,跨越政黨分歧的政治問責,這群人並非國民黨口中被動員的「邊緣人」或「福壽螺」。國民黨在大罷免的領導危機與劍走偏鋒,黨主席朱立倫恐將面臨黨內逼宮與究責;但更應追究的是,國民黨失去做為最大在野黨應有的忠誠角色,對台灣民主造成傷害。若國民黨無法深刻改革,剔除紅統勢力,最後恐怕不只是國會生態的扭轉,而是與台灣民意的歷史性決裂。
沉默只會讓惡人更囂張 2025/06/08 08:09黃邦平/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二階連署昨(7日)均宣告失敗,前者因領銜人張克晉未到場遭選委會拒收,後者則是因為連署書份數未達法定門檻。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深夜在臉書發文提到,大罷免的重要性不只是去除國民黨內親中勢力,更關鍵的是重新建構台灣社會的穩定力量,「沉默只會讓惡人更囂張」。沈伯洋表示,這一波公民行動不只是針對個別立委,更是一種集體意志的展現,也就是「犯錯可以被原諒,但一錯再錯、踐踏台灣利益,就必須下台」。沈伯洋認為,若罷免成功,未來不分藍綠白,所有民意代表都會更謹慎對待自己的職責;台灣人本來就很願意給新人機會,但同時台灣人也會讓政治人物知道,「當國家陷入危機,民意不會無限包容」。沈伯洋提到,他每週看著「這些立委」愛來不來、三讀收割,公審罷團、沒收民權,推動惡法,違憲日常,濫刪預算,推卸責任,破壞司法、瓦解信任,在大罷免開啟之後還能氣定神閒地砍掉1500億國防和海巡預算,「我就知道這些人真的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