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生產基本看的條件:不就是關稅與生產成本,優惠待遇。
如果源頭廠家倒了,引起骨牌效應,跟著倒霉的是周邊供應鏈,一直到最底層的員工。
台灣也是被課32% 的重稅,真的認為政府以補貼可以解決問題,可以補貼幾年? 尤其台灣的補貼還有金額限制,看顏色,看關係,看得到是否吃得到,都是問題?
相信台灣廠商許多也是要開始要思考外移,要不然都不用生存了。
現在的局勢還是以保守為主,手上至少還有現金,才是上策。 可能近期會出現裁員風吧!
尤其是那些當初要來台灣投資的外資或是設廠,應該都會考慮暫停,延緩,或是收手,等待政府的談判結果。問題是那些台廠可以撐多久?
台灣自以為豪的半導體產業,可能都會掀起美國投資風潮了,或是外移,再派台灣工程師到海外。
台積電不知已經派了多少名工程師到美國,聽說最近又有計畫,這些工程師去了,有機會拿到綠卡,還想回台灣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