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ko1225 wrote:更早我不知道但20多...(恕刪) 20年前還可以,但跟90年代相比還是差一些,那個時期我爸薪水就上百萬,平均一個月大約16萬,那時彰化縣鄉鎮透天一間不過4xx萬,相比之下我年收入也有上百,但現在一間房已經漲到13xx~16xx了;我都覺得揹房貸有點硬,更何況是現在年輕人?
larry-han wrote:冒死貼上我老爸60年的薪資單祂在報社印刷廠做工跟你一直強調的600真的差很遠! 工廠做工的比不上報社的很正常 當時沒後台是無法在報社上班 還有報社是上大夜班錢是比較多假日也少休假 很多都是外省人才能進的去工作的
怎麼那麼多人都買在中和 我家也是不過什麼時候買的 買多少錢我也不清楚小時候打我有印象就在士林中和那邊就是出租(親戚也曾租過那邊)父母租個店面做生意 後面就是生活區隨著士林夜市越來越熱鬧 租金越來越貴 就搬到中和了那個年代有做點小生意的 經過幾年努力應該都可以在臺北縣買房吧如果是領固定薪水的 可能要慢慢累積印象中我舅舅就租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房子 到了後面才買房
很深的題目,只有歷經過哪個時代與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才會有所體會。低薪原因,先解決。才是根本之道。簡單的說,過去的企業敢給,會培訓人才。現在的企業不敢給,不會培訓人才,只想撿現成的。過去企業敢給的原因是什麼?不就是政府靠政府引進大量的科技,海關人士返台,美國開放市場,協助台灣。現在企業不敢給的原因是什麼?不就是政府沒有作為,整天只想引進低廉的移工,美國關係不好,所以轉到中國。結果中國現在也不好。現在店家容易倒的原因,不就是看著店家生意好,房租漲,50年前的房東會這樣嗎?上班者,假設一位年薪100萬,一間房屋要2000萬,要工作20年不吃不喝。可能嗎?過去貸款20年,10幾年即可還清。房屋餘命還有40年。現在的貸款要40年,還完之後,房屋餘命只剩下20年。 都變成老房,人生不過是個房奴。講白了,薪資成長跟不上通膨成長。現在的社會炒房炒得太兇了,光一聽台積電要設立風聲,當地的房價立即飆漲...政府也樂見。房土稅合一就是主要財源,房價越高,繳稅金額越多。過去很少在炒房,現在炒房炒得誇張。不就是以房養房,當個包租公。所以不是年輕人不努力,是現在的時代變了。看看竹科,內科附近,房價,物價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