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也提到了日本,我們的課本裡有二二六嗎?無可否認二二六對日本二戰前的軍部氣氛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那二二六在我們大部分的歷史課本也是沒有的。(說到這,三島由紀夫怎麼死的課本裡也沒有啊~~~)
很多事,不是課本裡沒有,就會被人當作沒有這件事。有層樓裡有一句說得好「該知道的就會知道」,不是嗎?這邊提到白團的人,是因為課本裡提過白團才知道嗎?不是吧。如果什麼事都是因為課本提過才知道,那也太悲哀了吧...........
共黨治軍不是靠軍法,而是靠黨的信仰和紀律,這一套源於蘇聯,蔣經國也把它複製到台灣軍隊,但是國民黨員基本上是一群投機主義者和靠拍國民黨馬屁一類組成的集團,根本起不了身先士卒、作為士兵表率的作用。共軍其實就是黨軍,國軍以前也是黨軍,但是遠不如共軍,算是個次級貨,何也?沒有靈魂(信仰)之故。當時的共產黨憑什麼吸引人?就是靠著一批批不怕死的人建立起來的精神號召,姑且不論是不是正確,但他們真心相信共產主義,人有信仰,力量陡增百倍,否則當初這麼弱小,如何在國民黨、日軍的重重圍剿下脫穎而出,最後建國,這絕對不是靠陰謀詭計、血腥暴力就能做到的。共軍的學習能力也很強,不論勝敗,每一次的戰役總參謀部必然做總結,然後下發到各級指戰員手上做參考。而更重要的是群眾工作,共產黨一般都會事先派工作組到戰線後方去宣講與組訓支前(支援前線),一樣是由黨員帶頭,先進行摸底,然後估算人員物資數量,再進行徵召,他們一般都會找當地出身的共產黨員出面進行遊說的工作,除非有個別頑固份子死不合作,否則一般不動用暴力。共產黨這種組織和政治工作做的精致、绵密而徹底,哪裡是國軍走到哪搶到哪的粗糙手法可比。建軍初期,共軍幹部待遇和士兵幾乎一樣,沒有吃空餉虛報浮報這種事情,抓到是要槍斃的。國軍則是上面長官先扣下一大筆,依序再由各級剋扣,等到了士兵手裡,就幾乎什麼也不剩了,你想士兵看在眼裡,會跟你走嗎?大家都是虛應故事,炮聲一響,上下離心離德,各走各的。共軍招兵,可不是誰來要誰,要看你的家庭成分,覺悟程度,能進到隊伍,都是挑選過的,在共產黨治下,當兵是一種榮譽,未來也能享有種種福利,在社會上的地位不一般,你看國軍呢?在大陸時期就不說了,簡直跟瘟神一樣,人見人躲,來台灣之後又是228,台灣人有幾十年時間看到外省軍人就吐血,那個是什麼地位?就算到今天,願意當兵的有幾個?在社會上地位又如何呢?
以黨治軍是共產黨的傳統,這個黨組織的影響力之大,非一般台灣人可想像,甚至退伍幾十年了,都對軍隊有一種效忠的感情,他們軍隊裡也有貪污,而且很嚴重,但是黨組黨建這塊,依然強大有效,千外不要小看了這套,共產黨靠它起家,今後依然如此。共軍問題很多,但只要黨的控制還在,他就依然具有很大的威脅力,台灣實在不宜高估自己,將來要擋住共軍,先好好瞭解敵人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