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使用在這小學生文章這裡就是大陸用法,評估,估計..... 還是有差異的,這小學生用"大概,應該"一詞即可,如果他發現鞋底有一點點要脫膠了,就使用評估一詞,因為會預計鞋子能穿多久。環評不就是環境評估嗎?估計....通常用在有計算的行為。原來這裡看似親中的朋友也忘了中國文學之美,可悲.....
jeel54321 wrote:這頂帽子太大!不過就是用個能貼近大眾的詞彙,增加點新鮮感。說俚俗是有一點,但也不必上綱到中國的用語就不能用!(恕刪) 老師有義務糾正學生措詞的誤用,這也是我們需要讀書的目的。你看好像是川普還小布希吧? 屢屢被記者嘲笑他的用詞錯誤。至於課業以外要怎麼使用,那又是另一回事。開個玩笑,目前全球反中,政府與青年與小學生都厭惡中國,所以身為大人,有必要阻絕“中國文化”侵蝕台灣文化,哈哈.....
Nitromania wrote:我會用“大概”, 不(恕刪) 我想你很應該很常將"三隻小豬"這個成語融入生活當中,估計這樣會顯得很有台灣價值~姑且不論這個老師莫名其妙的針對性和價值觀,語言文字就是溝通用的,最重要就是讓聽或看的人知道你要表達甚麼,不能溝通或是沒法溝通的,自然會慢慢消失,反之會越來越多人用,兩岸文化對比之下,現在對岸是強勢文化,很多影響我都覺得很正常,當年日本文化盛行時,很多日本漢字詞也是被拿來用在生活中,本來我也很介意"入手"這個詞彙,後來就釋然了,個人不用,但聽得懂就行。生活中到底哪個不是中國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