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爭議未解 台大校長遴選連人事室都可能出包台大校長遴選至今餘波盪漾,從當選人管中閔一開始的「眼珠子都掉下來」,到目前被教育部盯上的「獨董身分未揭露」爭議,其實背後都有跡可循,若真要檢討起缺失,除管中閔本人外,上至遴選委員會,下到台大人事室都有責可課;裡頭的螺絲恐怕不是鬆不鬆的問題,而是根本掉滿地。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談起自己當選的結果,管中閔之所以笑稱「眼珠子都掉下來」,是因為在去年12月的台大校務代表投票時(推薦票達58張即過關,不再繼續開票),他並非大熱門;在拿下58張推薦票時,他的不推薦票數也累積至61張之多,只比陳銘憲的83張不推薦票好一些,聲勢遠不如陳弱水、周美吟、張慶瑞過關的30、37、45張不推薦票。疑問一:突改變遴選規則,大熱門成賽局底下犧牲者但校務代表投票和最後的遴選委員投票有何關聯?因為本屆遴選委員訂下了一個新規矩──第一輪投票,遴選委員至少得投下兩票。「每個遴選委員都有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所以手上第一票一定是投給自己心中所屬。那問題來了,第二票要投給誰?是同樣熱門的候選人,還是最不會贏的那一個?」一名台大此次校長遴選的核心人士提出質疑,所謂最不會贏的候選人,最值得參考的依據就是校務代表投票結果。該人士進一步指出,此次遴選委員會的新規定正是造成前段班淪為「賽局」底下受害者的元凶,「這屆最熱門的3個人都沒擠進第二輪,其實我們用比較極端的假設就可以看出問題所在。如果3個人先分21票,每人可以拿到7票,這時候,我已經投給其中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那我剩下1票要投給誰,是剩下兩個勁敵,還是另外兩個最沒威脅性的?最後結果就是剩下兩個最沒威脅性的去分那21票,一個拿12票,一個拿9票,……」疑問二:管的校長被推薦候選人資料表有沒有附上獨董資料值得一提的是,後續引起不小騷動的台灣大哥大獨董風波當中,究竟行政流程有沒有瑕疵,其實也有不少爭點,若要一一探究,上至遴選委員會,下到台大人事室恐怕都有責可課。先就管中閔本人來看,在候選人一開始必須繳交給遴選委員會的「國立臺灣大學校長被推薦候選人資料表」當中,第一頁即有「現職」欄位,裡頭清楚提示填寫:服務機關名稱、專兼任、職稱、到職年月日;就算預設只有一個欄位,但畢竟是電子檔,只需插入欄位即可,這也是他第一個可以揭露的地方。再者,第二頁還有一欄「經歷(服務機關名稱、專兼任、職稱或職級、任職起迄年月)」,足足留了一頁空白給候選人填寫,若認為年薪達500萬元的獨董職務必須補充說明,大可在此陳述。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8006
william9688 wrote:兩大爭議未解 台大...(恕刪) 吹毛求疵選總統都沒這麼講究生技公司的董事長咧真是吃相難看歹戲拖棚立法院那邊的直接政治干預走不通後開始講誠信原則另起爐灶了嗎?是有這麼怕管某還是有這麼哈台大校長的職位?難看極了
看到這則都知道接下來要演什麼,不外就是打手出動,跟旺旺併購中天事件一樣,複製成功的經驗,很大的機率可以把管中閔弄到"上不了台"。即使上了台,手段更多可以搞到你管校長事情根本沒辦法做。六個串聯只是開始而已。所謂: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更何況隨附組織?背後一道指令,訓練有素的學生教授媒體網路打手馬上各就各位,務必完成任務。只是,管中閔現在在做的,就是待著。發文挑釁,對!就是要挑釁這群奸人,讓他們使出各種手段,越不擇手段越好。聰明奸巧者應該退一步,讓管就任,好好的監督,吹毛求疵的監督。為了一個台大位置,搞這種手段搞到底牌盡出醜態百出,不覺得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