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公民 wrote:馬英九還詢問高捷運量如何?高捷副總賀新說,高捷平日17萬人次、假日約20萬人次,馬驚訝反問:「假日還比較多?」賀新解釋,高捷是觀光為主,跟北捷以通勤為主不同。 老馬不只識途,還蠻會套話的
過客4112 wrote:剛剛查了一下北捷的運量比較高捷的運量跟文湖線的運量差不多(大概是文湖線的9成運量) 文湖線正是當時政府沒有遠見的代表。文湖線的運量,不是不能預估出來,只是當年錯誤的運量決策,使得內湖地區的通勤族,苦不堪言。如果要大改,不但要費時耗日,費用更是倍數來算...
eshu0329 wrote:文湖線正是當時政府沒有遠見的代表。文湖線的運量,不是不能預估出來,只是當年錯誤的運量決策,使得內湖地區的通勤族,苦不堪言。如果要大改,不但要費時耗日,費用更是倍數來算... 其實我贊成文湖線找日本人來改成 6 箱
joseph132 wrote:高捷平日17萬人次、假日約20萬人次,馬驚訝反問:「假日還比較多?」賀新解釋,高捷是觀光為主,跟北捷以通勤為主不同。要觀光 做個阿里山小火車就好了 .....陳菊也是這樣想嗎?觀光.... 沒法子,數字會說話,假日比平日多,當然要拐個彎說為了觀光,若說是為了通勤,不被笑死才怪。
eshu0329 wrote:文湖線正是當時政府...(恕刪) 如果能做地下重運量誰不想,內湖不用重運量有幾點考量,文湖線行經路段路面並不寬,如果採重運量可能到現在還沒完工,內湖交通黑暗期長達數十年,經費多幾倍不說,內湖地區地下箱涵密集,也增加施工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