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king- wrote:沒錯每個都是沾農民...(恕刪) 關山模式並沒有把環鎮自行車道的收費分享給農民,而是作為親水公園的收入,另外關山自行車道在收費後及鹿野池上的興起,目前遊客已不及以往的十分之一。直得討論的應是腳踏車出租業者把錢全賺走了,沒有繳稅也沒有出錢維護環境,更不用說利益分享給農民。
js4042 wrote:新聞報導 http...(恕刪) 我剛去過池上只能說除了伯朗大道已經整個壞掉之外(我尤其不能忍受路上畫進停紅線和黃色車道線,但就在我去的那天路上就出了兩次農用車和腳踏車的車禍,所以....)別的都還好伯朗大道的問題須要整個池上鄉居民一起來面對討論光是對伯朗大道兩邊前後的農民要求太多是沒有意義也不公平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公有地悲劇賽局、搭便車賽局或獵鹿問題的混合體不要光會講「花東人如果不知珍惜....」這種話在這個例子裡連池上幾個村的居民利益都不一致怎樣讓當地大多數居民絕得利益一致願意一起維護才是最重要的不過這在台灣也是最難的不會因為是在純樸的花東縱谷就有差別而地方政府介入只是讓所有人心存怨懟更加嚴重而已js4042 wrote:新聞報導 http...(恕刪)
oviraptor wrote:我剛去過池上只能說...(恕刪) 你說的我完全同意,上個月才到池上騎單車,感受特別深刻。希望池上鄉居民和社區經營團體,能夠找到能夠永續經營的辦法。做為外來的遊客我們願意付費來這裡欣賞美景,放鬆心情,更希望我們付的費用是用來保住而不是破壞這片美景。
jinlin wrote:台東那個地方鳥不生...(恕刪) 旅遊商機當然好 可是你把原本吸引人家去旅遊的點給破壞掉誰還想去?然後人變少了 那些把田填掉當停車場的人又要出來哭了台灣就是這樣 一個好好的觀光點不去好好控管到最後就是變得像是溫泉區一樣 滿山滿谷的水管
crazydiamondc wrote:旅遊商機當然好 可...(恕刪) 商機是誰的農民的嗎光是遊客下田採爛農作物上了幾次新聞觀光才又不是農民在賺還要被糟蹋擋農機踩作物垃圾丟農田裡真當農民是白癡不被當觀光景點農民還是種田過活當了觀光景點種田過活順便被糟蹋遊客還是別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