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

民調6成支持回到聯考 教改21年打掉重練?

arjigo wrote:
建議同時恢復高中與...(恕刪)


為什麼努力就一定要有回報?

很多人贊同聯考,就是報這這種心態,也許是自身經歷讓人相信,只要努力就能上傳統名校

那反過來說,如果抱著"只要你努力,傳統名校就該讓你上"的話,現在多元入學不應該才是了了這些人的一樁心願嗎?

因為你可以不用只在念書上努力,也可以靠著其他方面的努力來獲取上傳統名校的機會

但這些人又說,其他方面的努力並不能算數,因為可能可以作假,可以用錢買.....bababa,所以不算數


說到最後,也只是證明這些人只會在"念書"上面努力不是嗎?


那,又憑甚麼靠著"會念書"就能夠上傳統名校?

所謂的傳統名校難道不應該是教育出那些"解決問題"的菁英的地方嗎?

卻又為何讓一些"只會念書"的菁英去念呢?

最直接的,當這些"菁英"們成為了你們的上司主管,先不提他的為人

他們的學職能有讓你信服嗎?

arjigo wrote:
也可以改善目前菁英與雜魚都叫大學生的窘境

有誰曾經搞混過清大和後段班大學???
唯一的窘境是,
有些人發現,除了看「大學」兩字,
許多根本無法分辨差異點在哪.

當精英擔心必需和雜魚一起過日子時,
他早已經不是「精英」了....
kf211434 wrote:
不然的話,以現在的情況,家長還是會要自己的孩子餐飲術科、平面美術、音樂、機械電子、體育....etc都玩過一輪後
最後才在那裏抱怨說"太過多元"了。


如果高職分科別採計術科技能測驗,
不見得家長就會要孩子樣樣會(當然還是會有家長想不通...),
今天很多家長要孩子甚麼都學,
是因為家長認為這些才藝對所有科系升學都有機會加分....

我始終不明白為何才藝可以在非相關科系升學上加分?
要把小孩培育到多才多藝得有天分、努力、時間、金錢、人脈...
家境不好就算小孩有天分肯努力,大多也只能擇一能力培養,
更何況有些小孩還要分擔家庭責任,時間和金錢更是侷限...
先把一技之長練起來,才能早點出社會自立改善家境,
這就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方法之一。

但目前台灣的升學制度,弄到家長盲目幫子女拚才藝...
很多家境不太好的家長硬是咬牙投入這種惡性軍備競賽,
結果錢都給補習班和家教賺走...
(不少學生也只學到半吊子的技能,根本無法用此技能工作)
最後多樣才藝比下來大多還是贏不過家境好的學生。




flymousetw wrote:
所謂的一試定終身是...(恕刪)
skyprayer wrote:

為何才藝可以在非相關科系升學上加分?


這種迷思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除了那種求"財"若渴的學店,會相信這一點的父母是不是把那些評鑑老師都當XX了?

還是家長們就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來給自己的孩子們填鴨


如果是這樣,又怪的了誰?



假設你的孩子真的對某方面有興趣,成績也不錯,也有在培養這方面的專長

卻推薦相關科系上,在才藝上面輸給一個跳肚皮舞或者是種花、泡茶、彈古箏、跳芭蕾還是八家將的

就舉個實例出來,那我絕對站在你這邊。
升學應該要有多元價值。
學科能力有它的價值,
其他表現也有它的價值。
學校均質化有它的價值,
明星學校也有它的價值。
以前的聯考升學制度是鐘擺的一端,
現在的做法就像是鐘擺的另一端,將以往的制度當成洪水猛獸,一個都不留,
正確的作法是要保留傳統價值好的部分,並加入新的價值觀。
但是在多元化中又要儘量簡單化,不要每年改,越改越複雜。
這就是升學制度改革中最難的地方了。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skyprayer wrote:
我始終不明白為何才藝可以在非相關科系升學上加分?

家長送小孩學才藝不是為了加分而已,
學越多,路越廣,
同樣台大高材生,會個樂器和什麼「雜事」都不會,機會就是不同,
大家都想先跑..

如果沒有教育單位擋著,
前段班大學可能已經全面甄試入學了..
kf211434 wrote:
這種迷思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除了那種求"財"若渴的學店,會相信這一點的父母是不是把那些評鑑老師都當XX了?
還是家長們就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來給自己的孩子們填鴨
如果是這樣,又怪的了誰?


當局者迷啊....
把珍貴的資源投注在錯誤的地方,
這是在很多經濟弱勢的家庭常見的現象,
但這種循環只會讓家境更慘 Orz

以前聯考,考不上高中或大學,
摸摸鼻子認命去職校學一技之長或去當學徒,
反而很多人因此能在二十歲左右學到能夠維生的技能,
早點出社會改善家境。
(我家族很多長輩都是如此,雖然只有專科或高職學歷,但如今也能過小康生活)

現在大學其實還是有不少機會能學到足夠工作的技能,
但學生本身要能夠自動積極學習,
偏偏大學誘惑太多....很多人只是勉強畢業....
這種人出社會也難有好工作,可能還得揹學貸,
家境好的人沒太大差異,坐著以後掛名董事、小老闆就有錢領,
窮苦人家還跟別人一起混,那後續就悲劇了.....

skyprayer wrote:
但學生本身要能夠自動積極學習..

所有體系都只能給機會,不能給結果,
多點機會,不是壞事..

這是在很多經濟弱勢的家庭常見的現象

多元化社會,家長要有不同思維.

從電腦網路開始普及,二十年時間很快過去,
對岸大談物聯網的未來,此地還有人想著傳統雜貨店...

cckm wrote:
所有體系都只能給機...(恕刪)


家長確實該有新思維
可偏偏這是最難的一件事

當自己的小孩是應屆考生
能保持平常心的家長絕對不多

即使旁人在一邊講新思維新思維
他們只會覺得是在講風涼話
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我認為教改失敗的一大重點
就是希望先改制度
再用制度去引領觀念

可是被拿來實驗的家長可不會這麼想
勢必抗拒不已
因為家長的經驗是聯考
起碼他們知道要如何去做
而多元入學之類
大半的家長是不了解的

所以要找到符合社會習慣的方法
我認為不是錯誤
反而是必要的
硬幹的結果只會是一事無成
skyprayer wrote:
當局者迷啊.......(恕刪)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當教改給讓多數技職學校"升格"成科大時

也等於是剝削了過去技職體系的效用與資源

但如果教改該修正也應該是朝著回復技職體系方向走,而不是空泛的"回歸聯考"上
  • 4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