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中韓FTA正式簽署9成產品將進入零關稅


hn1271n wrote:
超跑有很多部 不必...(恕刪)

你大概不知道中日韓是一起談一起簽的吧?強如日本還是買了中國牌。

你講要買其他牌,日本牌交給你們去談吧,談得到嗎?連個亞太影展都屈服於中國了,你還真希望談出什麼東西?

好,最近的美國助理國務卿芮福金也來推銷TPP美國牌,要加入嗎?對了,目前成員國有美國、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秘魯,日本會不會加入還未定數。

先發球員都沒有我們的份,我們只能無奈去爭板凳球員?明星隊不參加,要參加敗落隊?名字叫TPP加入的卻只有東太平洋,是跨過太平洋了沒?
我砲故我在

hn1271n wrote:
超跑有很多部 不必執著"中國牌"超跑...(恕刪)


說得很好。

也煩請舉例一下,您覺得哪個牌子的超跑也不錯....

不然,也是空話一句....

棒流爪貴虧 wrote:
你大概不知道中日韓...(恕刪)


TPP的標準太高了,連美、日談到現在都還是有可能而已,更別說其他如韓國、菲律賓、……等國家要都談好才會實施
目前看起來RCEP應該最快,但這個是放低標準下(類似中韓這種項目和時間比較沒這樣快的方式)的產物,日本是包含在RECP之內的,一定有項目包含在內,而台灣不是RCEP第一批的會員,得在RCEP簽署後才可以談,TPP其實也一樣,都得在原會員國之後才可以談,但不管怎說台灣都是落後的,而企業在求利情況下不可能等政府,早開始做佈局的動作,這真正影響台灣最大的是勞動力的提供,企業不在台灣投資就不會創造就業機會,這會使台灣的薪資狀況更差,以單一企業來看,台塑在越南投資超過2000億,這起碼是超過10萬的就業機會,當台灣一直在抱怨薪資低的時候,台灣並沒有選擇讓自己的投資環境能夠吸引投資,那薪資這種狀況得自己承受

台灣貿易額中最大的電子其實大多早沒有關稅了,所以真正影響的是面版、汽車、塑化、……等等這一類,中韓的面版是九年後才開始,台灣未必沒辦法在韓國之前先讓面版有關稅優勢,但這需要內部有共識

FTA也不是萬靈丹,理論上真正商學院背景都會支持開放,理論上可以取得效益最大化,但現實面上來看,適當的保護本國某些產業在國際上一般是認可的(尤其是農業),我個人來說支持開放,但類似保護農業的條件還是覺得不可以全部放,談個貿易額90%就差不多了,以現實面來說,沒開放幾乎一定沒落的(機率絕對超過95%以上),條件不要太差(TPP的條件就很差很差)應該儘快加入各種FTA,實力越差,能談的條件就越差,但也不是都談好的可以飛起來,那還需要其他相關的要素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對啦,對啦 一定要超跑。像福斯跟豐田這種做家用車的,不入覺醒公民眼裡啦。

--------------------------------------------------------------------------
福斯來台設廠 端看ECFA,2015.03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0320/36446210/
蘇偉銘進一步說明,國產化的前提除了集團戰略布局及願景,ECFA更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若能儘快推動、相關出口機會確立,在台設廠的可行性會更高。
事實上,福斯近年積極全球布局,已在馬來西亞設廠,緊接著也規劃在中國佛山、武漢、
呼和浩特等地建廠,整體而言,目前已無在台設廠的急迫性。

服貿卡關 恐失豐田千億大禮
http://www.setnews.net/News.aspx?PageGroupID=2&NewsID=19210&PageType=3
豐田規畫將採循序漸進作法,強化在台生產能量,第一階段先擴大外銷規模,除海灣六國
外,再添伊拉克、阿富汗、葉門;第二階段是新增生產量販車款;第三階段則有機會代工
豪華車Lexus,供應鄰國需求
中日關係不確定性高,但大陸市場,豐田不可能不理,折衷之道是以台灣為跳板,以「日
本設計、台灣製造」整車銷往大陸,且台灣汽車零組件供應鍊完整,對豐田幾乎是「完美
組合」
--------------------------------------------------------------------------


hn1271n wrote:
超跑有很多部 不必執...(恕刪)
跟其他國家簽經濟協議也會牽涉政治,或許是7分經濟3分政治,
在台灣,跟大陸簽經濟協議,應該是1分經濟9分政治,
常理與學理無用退散,民粹,政客見獵心喜,
所以中韓簽FTA,與台灣大陸簽貨服貿,是完全不同一回事,
跟一些人,再怎麼分析解釋與大陸簽貨服貿優缺點,根本浪費時間沒有意義,

現在的社會氛圍已經偏向反中+恐中,凝聚起來的人數,選舉會贏,
要期待下任領導人改善 ? 或許變本加厲更有可能,
只是善果惡果,得要台灣所有人一起吞下去,

或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才是處世良策 !!
economic wrote:
TPP的標準太高了,連美、日談到現在都還是有可能而已,更別說其他如韓國、菲律賓、……等國家要都談好才會實施


幫你更新一下 菲律賓加入亞投行創始國後就退出TPP了
連明年經濟成長率有多少都未必估的準了 還談十年後 這種政府單位發布的資訊參考就好
知識有價 拒絕無償分享
214今天有專訪芮福金,有興趣去找來看看,這個美國啊,我只有「虛與委蛇」四個字可以形容,不表態不承諾打高空跟傳銷沒有什麼不同,明顯是政治意圖大於經濟議題,卻不准別人問政治問題。

比起其他新聞台報著街頭夫妻摔角....這什麼嘛,這麼重要的議題反而沒人關心。

台灣高辛低薪是指日可待。
我砲故我在
中國與南韓1日正式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待完成國會批准程序後即可生效,行政院隨即表示「對台灣衝擊很大」。不過真正讓東北亞經濟圈成型的中日韓FTA談判,目前也在積極進行之中。若中日韓能順利簽署三方FTA,中日韓自貿區也將成為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與歐盟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經濟貿易區。


中日韓雖因歷史與主權問題時有摩擦,但彼此之間在經貿上的往來卻是與日俱增。中日韓三國領袖也在2012年達成共識,開始交涉FTA的內容與簽署事宜。新華網當時曾報導,東北亞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相對落後,互相投資僅佔3國對外投資總量的6%。


時任南韓總統的李明博、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2012年在北京峰會中同意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南韓總統的李明博、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由左至右,均為時任),2012年在北京峰會中同意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以中日韓為中心的東亞各國希望達成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在2015年大體達成共識,而中日韓FTA正是RCEP的重要基礎。其實光是中日韓自貿區的規模就十分驚人,因為這是一個包含15億人口、GDP與貿易總量均佔世界2成左右的巨大市場。中日韓自貿區倘若成型,將是僅次於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與歐盟的第三大經貿區。


從2013年3月到今年5月為止,中日韓三國已經進行了7輪FTA談判。今年5月13日在首爾舉行的第7輪談判,由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日本外務審議官長嶺安政、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交涉室長金學道分別代表各國出席談判。三方就貨貿、服貿、投資、協定範圍等議題交換意見。


共同社報導,中韓兩國以「發展程度和競爭力不及日本」為由,在談判中要求在工業產品等撤銷進口關稅方面承受的負擔輕於日本,但三方未能達成共識。


雖然此回合的「減輕零關稅負擔」議題觸礁,但韓聯社報導,由日韓企業領袖組成的「日韓經濟人會議」14日隨即在首爾發表聲明,希望中日韓FTA能夠順利簽署。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19日發表《日本經濟藍皮書:日本經濟與中日經濟貿易關係研究報告(2015)》,該報告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面意味著雙邊關係回溫,可期盼中日韓FTA的談判在2015年大有進展。但《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三國之間的歷史糾葛甚深,在彼此的政治盤算之下,三方要達成共識實屬不易。


根據經濟部委託中經院的研究,中日韓一旦完成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貿易條件將大幅度惡化,不僅對台灣整體實質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減少45億美元,總體進出口貿易將銳減3~4個%,總產值也將大減159億美元(約新台幣4930億元),對國內化學、塑膠跟橡膠製品業在中國的競爭力衝擊尤其嚴重。

----------------
在下是認為全球需求不振的情況下,
再加上一直以來供給的卻太多,
各主要經濟國都遭遇到貿易量下降的困難。
前陣子報出台灣四月份出口嚴重衰退11.7%時,韓國也是衰退了8.1%,
出口衰退、進口減少這是個全球相同的大概況。
因此這種透過區域式合作的自由貿易協定試圖加強出口誘因增進流通彌補落差的作法,
或許已經是種不得不然的趨勢。
如果不這麼做,恐怕除了被邊緣化以外,也會漸漸被淘汰。

明月書流 wrote:
連明年經濟成長率有多少都未必估的準了 還談十年後 這種政府單位發布的資訊參考就好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本來國家就是要有長遠的展望跟布局,
下棋不一定你能每一步都預測得那麼準確,但大方向總能抓得住,知所趨避應對
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如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那苟延殘喘,指日可待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