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wu0531 wrote:我姊她十幾年前在高雄及台北各買一間房子 , 這些年來台北那間漲了一倍 , 高雄這間現在行情卻跟當時差不多所以說 , 你可叫你親戚把漲價房子賣一賣 , 搬來來高雄住呀 ! 剩下的錢養老很夠了吧 ?媒體上人人稱頌的幸福城市耶 ! 搬來住不會那麼委屈吧 ?? 原來如此,也許你說破了這次選舉成敗的關鍵了,就是房價
房價漲跟股價漲物價漲原因都是一樣的主要是銀行利率太低跟到處都是爛頭寸始作傭者是美國的QE台灣雖然名義上沒有QE,但台幣匯率緊盯美元所以台灣央行要放很多台幣出來讓台幣匯率相對美元不會升值太多並且要把利率壓得跟美國一樣低不然國際熱錢會一直進來台灣套利(雖然台灣央行一直否認低利率造成高房價)如果房貸利率升到5%你看房價會跌到哪裡去現在美國QE結束也只是停止再印錢出來也沒有把之前印的錢給收回去其他國家現在也有樣學樣還在印錢錢是政府的信用,政府用法律規定那張紙可以換東西結果政府是最沒信用的最後錢不過是一堆紙罷了台灣政府其實背了很多黑鍋物價漲算他的房價漲算他的其實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物價房價都漲翻天了前幾年中東跟越南動亂,物價漲翻也是原因之一台灣政府不比美國政府能做的很有限頂多雖波逐流若說台灣政府有錯應該就是藉由房地產熱到處弄土地重劃跟財團一起出來撈錢反正各地縣市政府都窮翻了這種錢不撈白不撈
我們幾個同事都覺得房價太高了,有人問,如果你突然賺到兩千萬現金,而且沒有迫切的需求,你會怎麼處理這筆錢?一致回答:買房子。因為沒有什麼東西好投資的啊... 頂多分一部份去股票吧。很多竹科的人都很保守的,頂多買台好一點的車,賺到錢不買房子是少數啊。
原因-退休的保障 房地產被認為是最有保障的投資-開放外資進來買房子我2年前回台灣去淡水新市鎮看房子 才知道原來大陸人來台買房子可以貸款 50%今年三月又看到服貿協議裡面夾著 隱藏投資移民的條款在內我認為貿易協定就該只管金流與設立法人 人流也寫進去 有點不恰當~~這房地產不炒 建商財團怎分錢咧~~出路1 改變退休制度 把所有退休制度整合為一 每個人算開始工作到退休所繳的保費總額去算一個月退金額無住宅房產者還補助租屋金 每人都月退就不用依賴投資房地產來養老 再者要防止退休金再次進入房市炒作例如退休者不准貸款買房子 (好狠)2 住宅依地區畫分成有限資源 必須"配給"當然不是真的配給 而是限制每人於例如台北市特定的居住坪數 (商業面積除外)超過加重賦稅 諸如此類.....繼承過多者 給予時間處理 或者參加居住正義計畫 讓國家管理出租 限制租金 限制驅趕住戶權利等等..否則還是算超過一人合理擁有居住的面積 課重稅..平均地權 耕者有其田 375減租 都可以在房地產上做問題在於政府跟財團的掛勾太超過~~
yuffany wrote:政商合作,藉由房地產...(恕刪) 其實我觀察到高雄台南房地產也都漲上去啦,高雄大樓從四年前每坪10萬到現在每坪25萬至五十萬開價不等,我看他們還是覺得好幸福不是嗎?市府標售土地可是屢創天價喔⋯⋯民怨有沸騰嗎……
房市會高漲基本上就是資本操作下的產物,而奢侈稅是抑制資本操作的其中一個做法,房市飛漲叫「量價齊揚」,當抑制兩年交易免奢侈稅時,交易量實質降低,縱使初期上漲,那個叫「量縮價漲」,而當「量縮價平」,就會是反轉的前兆,而當「量縮價跌」,就是開始轉空,而當「量增價跌」,就是開始崩盤,而當法拍屋滿街時,就是大崩盤了,這時,沒錢的人還是買不起,有錢的人呢,等到三拍四拍再接,而真正合理的房市是要看供需面,現在政府抑制了交易量是對的,慢慢會回歸市場供需面,「量縮價平」、「量縮價微漲」、「量縮價微跌」都是正常的居住買賣換屋,一個都市機能好,空間就那麼大,價漲是正常的,一個都市機能不好,空間很大,價要怎樣也漲不上去,重點是房產是要做居住為主才對,如果能像股市一樣大量快速的交易,當然很容易就會被炒作上去。
paratrooper862 wrote:我2年前回台灣去淡水新市鎮看房子 才知道原來大陸人來台買房子可以貸款 50%今年三月又看到服貿協議裡面夾著 隱藏投資移民的條款在內 ...(恕刪) 開放大陸人來買房這十幾年來 , 你知道人家總共才來買160件而已嗎 ?世界有那麼多地方可以買 , 幹嘛偏要買台灣這種兩岸關係不穩定的地方 ? 嫌錢多喔 !至於服貿協議隱藏投資移民條款 ? 是哪一條你說說看呀 !張嘴就來 , 也不查證一下 ...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