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新加坡只有金融財務嗎?他也有發展石化工業,這是台灣比不上的
個人覺得,台灣的環保許多是假意題,過激的環保主張將許多產業排除
問題不在生產什麼,而是投入與產出對環境的衝擊有沒有獲得控制
老是談化工傷害環境,科學園區的工廠也是很毒的
新加坡如何成為石化大亨
劍橋大學經濟系教授張夏準在著作《富國的糖衣》指出,新加坡通常被認為是因金融中心和貿易港而成功的城市國家,事實上是高度工業化的
裕廊島上有九十五家國際型企業投資,包括殼牌(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杜邦(Dupont)、巴斯夫(Basf)、住友及三井化學等石化巨頭。今年新加坡的乙烯產能將達到三八○萬噸,追上台灣。
反觀台灣,要不要發展石化,正反兩方相持不下,六輕五期、國光石化建與不建,仍在拉扯。
搶在台塑之前,國光石化的最大民營股東長春集團,去年底宣布斥資一百一十億台幣赴新加坡投資。
Butterfly Effect wrote:
以結果論來說是好的&...(恕刪)
油頁岩與頁岩氣的確是很火紅的話題,
也的確造成遠東地區等地方不小的影響,
但煉油石化有非常高的資金門檻與非常久的回報年限,
所以這樣的情況現在下定論還早了些....
只能說naphtha cracker目前的生產成本是完全被打趴的....
但仍然可以上其他單元而取得芳香類,重組工廠可賺錢說~
國光石化當時的構想就是台塑麥寮的煉化一體,
台塑麥寮的煉化一體是目前世界石化園區資源整合最佳的區域之一,
只能說節省成本有很多方面,國光石化看重的煉化一體的概念,
回到主題,
前面有人說是否需要先蓋個污染源為了求得類似長庚醫院這樣的資源,
其實我已經回應過了,
如果大城鄉的居民認為對面的麥寮居民好可憐,慶幸石化產不在大城而不受污染,
那真的是好笑的想法,
別說台塑麥寮,連大陸的空污都會飄到台灣,
還天真的以為離污染源遠所以沒事?
有產業就有移入人口,就能提高收入並改善生活品質,
週邊的設施也都會更完善,
醫院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沒有台塑在麥寮,我想長庚是不會在那設醫院,
而看看高鐵設站也可以看出端倪,
人口沒那麼多的情況下,資金排擠下就是先被排除犧牲的....
不過現在多說也沒太大意思了,
政府的軟弱加上妖魔團體,大城鄉只是逐漸被遺忘罷了....
有再多的自然景觀,再美的的傳統工藝,
要年輕人繼續留在那....難吧....
內文搜尋

X